今年4月以来,咸宁市执“人民至上”之笔,以八项韬略织密城区浮山片区防涝经纬,用万千匠心浇筑韧性根基。
巧建“雨水银行”:在咸宁高新区合加厂区新建2座总规模13.6万立方米的生态调蓄池,配套建设下开式堰门与一体化排空泵站,采用动态调蓄技术精准控制雨水下泄流量,错峰排放,减轻下游压力。
开辟分洪通道:在金桂路至银泉大道新建1.2公里长的分流通道,分担浮山河暗涵负荷排水压力,降低超载溢流风险。
升级“雨水血管”:提标改造老旧管网,在十六潭路、书台街、旗鼓大道、金桂路等新建4.7公里雨水管,提升雨水收集输送能力。
疏通关键节点:对青龙大厦、长安大道等积水点“一点一策”改造,新建3座截流井精准截污,增设2处雨水排口,打通节点排水瓶颈,实现高效雨污分流。
织密收水网络:新建775米侧向排水沟、70米横向排水沟,完善路面雨水收集“毛细血管”,确保雨水快速汇入主管网,减少路面积滞。
清除“血管淤堵”:浮山河暗涵清淤1.85公里,现状雨水管网清淤3.5公里,恢复管道和暗涵原有过流能力。
修复“管道病灶”:采用紫外光修复、点状原位固化等技术原位修复37处病害管网,消除渗漏破损,保障管网健康高效运行。
布设“智慧哨兵”:安装河道水位计10座、管道液位计8处、易涝点水位计6处,构建实时监测预警网络,为智慧调度与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撑。
八策并举,让城市的里子更扎实。当孩童的雨靴轻点涟漪,街巷的菜篮盛满晨曦,城市的温度,正在每一寸夯实的地下脉络中奔涌,温暖着千家万户。
(记者 黄兰芬 通讯员 梁珊)
编辑:hu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