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1月29日电题:甘肃张掖:“补丁地”化零为整 高标准农田提质升级
新华社记者崔翰超
广阔的土地一望无垠,49岁的农民张建凯站在田埂上,看着平整的耕地里滴灌带交错纵横,他知道好日子已经来了。
“地好种多了,不费水,不费人,还不费心。”张建凯家住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鸭暖镇昭武村,当地政府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他告别了在“补丁地”“巴掌田”里东奔西跑的日子。
过去,当地为了均衡划分各家农田,地里满是横七竖八的田埂垄沟和碎田边界,大地犹如片片“补丁”拼接而成。对农户而言,最要命的还是自家耕地零碎不统一,有的人家几块地之间可能相距几百米,生产劳作既费时也费力。
张建凯也不例外。他家原本只有5亩左右的耕地,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于是他从2009年开始流转其他农户土地进行耕种。
虽然耕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作物也从玉米等传统作物换成了甜叶菊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但农活的辛苦依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反而带来了更多的种植成本。
不论浇水还是施肥,分散零碎的土地都让生产成本成倍增加:过去灌溉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既浪费水资源,一不小心还会淹到别人家的地;田地里路也不好走,还得拿着各种农具来回折腾;农用机械难以在小地块使用,农忙时只能人工劳作……
多年的劳作让张建凯腰酸背痛,但为了生活他必须得坚持。
直到2019年,当地开始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施行“一户一块田”,将各家零散的地块化零为整,之后再根据测量面积重新进行划分,将“补丁地”聚成“一块田”。部分小地块之间的水渠进行有效归整,耕地面积扩增约3%,同时配套架设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
看到平整的土地,张建凯觉得这是解决生产问题的关键,于是去年又流转了大约30亩平整过的田地。
新流转的田地里,滴灌设施能有效实现灌溉、施肥一体化作业。同时平整的土地让农业机械化成为可能,过去两个人干一天才能收割一亩玉米,如今在机器的帮助下半个多小时就能搞定。
鸭暖镇党委副书记陈朝海告诉记者,经过测算,高标准农田各项成本均有所降低:机耕费亩均由90元减少至70元、铺膜春播亩均成本由200元减少至135元、灌水亩均成本由180元减少至90元……累计亩均可节约成本500多元。
临泽县委书记张学勇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减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加,这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目前,张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完成面积57.21万亩。(完)
编辑:trs_zycf
■“高标准农田建设”链接2019年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
,湖北计划2020年至2022年3年建设1020万亩高标准农田,把更多“望天田”建成高产田。据介绍,湖北将把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作...
9月23日从省政府新闻办获悉,省委、省政府将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全省“十大工程”,制定了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建设1020万...
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⑩农业:聚焦保供给加快补短板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全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农...
广西提出,加快落实对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者每亩补贴50至100元,对采取“早稻+晚稻(玉米、蔬菜)+马铃薯”连茬轮作模...
秋冬农业开发是影响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大事。”赤壁镇党委书记朱翔介绍,东柳村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柱、特约记者童金健、通讯员冯伟报道:3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秋冬农业开发现场推进会在赤...
8月3日的全省市州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传出好消息:今年我省夏粮夏油已实现丰收,粮食播种总面积有望突破695...
咸宁网讯记者马丽娅报道:20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率队赴崇阳县,就秋冬农业开发情况进行调研。王远鹤一行先后察看...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周荣华报道:11月2日,市政府发布咸宁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