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题:一封写给全国观众的战“疫”家书
史竞男、胡梦雪
沉浸在日出中的城市,望着远处泪光闪烁的双眸,传递安慰与鼓励的握手……疫情之下,人与人之间温情流淌,在视听语言构建的“心灵方舱”中,升腾起无穷的爱与力量。
1月22日,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在全国公映。这部以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及病患为主线的影片,讲述了普通人在疫情面前守望相助、共克难关的温暖故事。以“日夜”与“群像”为经纬再现国民记忆,激荡起共鸣与共情。
“作为国内首部进入院线发行的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旨在记录特殊时期普通人的点滴生活。”影片出品人曹寅介绍,30位摄影师在战“疫”一线取景拍摄,近10组医患、志愿者、一线干部、社区居民的故事穿插,让人性光辉、抗疫精神得以彰显。
影院内,伴随着大银幕上真实影像的闪回,许多观众潸然泪下,哭红了双眼。电影中的“主角”、90后上海援鄂护士田定远在观影时数度落泪。2020年2月14日,他跟随上海德济医院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在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1.2公里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临时ICU,直面生死。“《武汉日夜》里有我的抗疫故事。在特殊时期,每一个普通人都是英雄。这部电影带给我们温暖和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爱与希望正在传承。”
“我想不仅是我,所有人都会为之动情,因为每一个镜头下,都能捕捉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片段。”来自天津市第九批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说。无论雷神山医院墙壁上的涂鸦,亲如一家的医患关系,还是父母子女间的眷恋牵挂,都让他们熟悉亦感念。一位医护人员家属也表示,透过画面,他对母亲当时的处境“不再只停留于想象”。
从1000余小时的影像素材,浓缩到90分钟的银幕故事,在主创团队看来,取舍标准正是“打动人心”:突如其来灾难下对生活、生命的思考,构成了影片的主题。逆行者的勇敢、患者的坚强以及新生儿带来的希望,共同组成宏大的生命图景。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武汉日夜》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抗疫战斗的一座“影像纪念碑”。正因为离现场足够近、离人心足够近,这段中国人民的抗疫记忆,才能再度带来如此震撼与感动。
视角平实、情感真挚,不少观众对影片静水流深式的叙事方式印象深刻。作为纪录电影,不使用一处旁白,不编写一句台词,不进行刻意渲染。冷静而克制,却充满力量。
“这就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无声胜有声。”《武汉日夜》总制片人李玮说,希望通过这些细节,于“静默”中折射出中国人面对灾难或身处困境时的态度,蕴藏一份坚韧、乐观和善良,也记录下危难时刻彰显的民族精神、时代风骨。
太阳落下,太阳升起,生命生生不息。
影片结尾,武汉市民重新回到街边小店过早,在热气腾腾的热干面里,感受最朴实最简单的幸福。守望相助,走出困境,正如《武汉日夜》主创团队所言,“这是一封来自英雄城市的战‘疫’家书。里面有泪水,但我们更希望传递一种爱与力量。”(完)
编辑:trs_zycf
上一篇:
“半条被子”村有了“幸福的烦恼”
下一篇:
钟南山谈疫情防控:春节来临疫情防控农村是重点
这一次,武汉志愿者三人组:赵勐、杨婉霞、杨洋,千里驰援石家庄,送来了1万多个口罩、600多套防护服、200多套护目镜、200多箱...
今年春运将于1月28日正式开始,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春运,受疫情影响,在“非必要不出行”“就地过年”的倡导下,旅客出...
“我看到了每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渴求,他们为生命而战,我们为他们而战。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近日正式在全国院线上映...
应勇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武汉代表团审议做强武汉龙头地位发挥“主引擎”作用推动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辐射带动全省高质量发...
咸宁网讯记者谭宏宇、通讯员邓丹、裴斌报道:1月20日,嘉鱼县举行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其中,湖北鼎云新能源汽车...
随着郑太客专线焦作至太原南、西银客专、连镇客专淮安东至丹徒、潍荣高铁潍坊北至莱西北等新线的开通运营, 1月20日,全国铁...
□楚天都市报记者戎钰通讯员李芳说好了不哭,可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直至把口罩浸湿——1月16日下午,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统筹指...
1月14日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获悉,随着郑太客专、连镇客专等多条区间线路开通,武铁将于1月20日调整列车运行图,增开武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林晶通讯员孟立战疫、战贫、战洪之年,极为不易,湖北铁路好消息接二连三。这是继武汉至咸宁、武汉至黄石、...
今天是春运火车票售票首日,可以购买1月28日的火车票,本报记者查询12306发现, 1月28日从广州、深圳、上海、长沙等地往武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