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没有证,心里总觉得不踏实,现在终于有房产证了,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10月20日上午,家住钟楼区邹区镇卜弋花园的居民周英拿到不动产权证后,高兴地来回看了好几遍。
安置房权证办理一直是安置群众最关心、最切身、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今年7月常州市钟楼区28个安置房权证办理项目全部完成不动产(大证)出让登记工作后,在主题教育的引领推动下,钟楼区、邹区镇两级做深调研、加强联动、攻克堵点难点,推动安置房产权证办理迎来新进展。10月20日起,卜弋花园187户居民409套陆续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小证)。
卜弋花园,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小区由5栋24层高层住宅楼、2栋商业建筑以及地下车库组成。作为邹区镇第一个定销商品房性质的安置小区,也是邹区镇定销商品房建设试点,区、镇两级秉持着“一次办成”的原则,由钟楼税务局、邹区镇联合市不动产权交易中心,在镇为民服务中心设立专项窗口,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咨询及办理服务,打通安置房办证“最后一公里”。
此前,钟楼区“大证”办理工作可谓一波三折。当地政府与市区各级部门汇报沟通,并在省市两级部门的指导下,最终,研究出了办理途径。以卜弋花园为例,为了更准确高效地办理手续,该项目采用镇属工作人员按测绘规则直接输入房屋测绘报告数据供测绘中心审核的方式,解决了测绘系统无数据的问题;本着尊重历史事实,避免给安置房业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公安部门同意根据老规则的现状进行公安编号审核及批复等。
“安置房‘大证’办理中凝聚了多个部门、板块的心血。我们更愿意在‘小证’办理的环节,充分发挥前瞻思维,从卜弋花园、新瑞金苑等小区开始试点定销商品房安置改革,以确定价格、定向销售的形式解决安置搬迁对象住房问题,从而破解传统安置房建设管理难题,让老百姓们收获实实在在的安居。”钟楼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杨剑说。
其实,除了安置模式,“小证”办理其他环节的难点、堵点也不少。早期的安置房项目,大都因建设时间早而历史遗留问题多、安置户情况复杂,例如安置人员去世、安置房私下交易、抵债等情况普遍存在,不仅析产困难,在开票、补税政策等环节,问题也层出不穷。经过当地政府与市不动产中心、税务分局等部门的多次沟通对接,对契税办理、析产进行培训学习,“小证”申领工作才按下了“加速键”。卜弋花园就是着力破解难题的典型。“我们系统梳理安置对象分配析产的各种情形,科学制定政策口径,确保权证办理依法依规有序推进。”邹区镇副镇长储开明说,分配确认环节尤为重要,必须要有全体安置对象签字确认,着力维护每一个安置对象的权益,才能打好权证办理基础。
“安置房办理权证要按商品房模式缴纳相关费用,村民一时难以接受,抵触情绪较大。”储开明说,从党政领导到村书记再到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挑担子,给村民耐心讲解“定销商品房”的政策,把收费标准、依据、减免政策等一一阐述,这样才逐渐消除村民的疑虑。
特别是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和契税这两项,相关部门把困难、对策想在前。公共维修资金按120元/㎡标准缴纳,考虑到该项目是首次收取且金额数量较大,安置对象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借助市物管中心的专业力量,通过多次宣传让百姓理解这一刚性要求;另一方面,将村民安置过渡费由“按年结算”方式改为“交付前”结算,通过预留一部分安置过渡费,缓解安置对象缴费压力。对于契税的缴纳,在税务部门大力支持下,将安置对象的房价结算标准由定向价3500元/㎡调整为按安置价1500元/㎡的标准结算,相关差额部分由政府承担,极大减轻了安置对象的契税缴纳压力。同时明确在权证办理后若进行市场交易,由购买方按相关规定缴纳契税,确保税收“颗粒归仓”。
目前,安置房办证这一“急难愁盼”已从根本上推动解决。钟楼全区已办出各类安置房屋不动产权证(“小证”)1200多套。全区将继续推动“小证”申领工作模式的成熟化和操作口径的标准化,并于2023年底形成可复制、可延续、可推广的安置房“小证”申领操作范本。
常州市钟楼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毅说,“我们将把为民办实事持续贯穿于主题教育的学习中,狠抓落实,力争在今年保质保量地完成泰村花园三期、邹新东苑的交付工作,让更多搬迁群众尽快搬进新家,让安置房成为百姓的‘安心房’。”
编辑:trs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