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不少人开启“春节模式”踏上返乡旅途,而在湖北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临空经济区互通主线桥施工现场,工人正操作机械设备,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临空经济区互通主线桥施工现场,架桥机正在落梁。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喂梁、吊梁、移梁、落梁……不到20分钟,漆成橙红色的架桥机就将一片重约110吨的箱梁稳稳架在了桥墩上。
“目前,全线进场了5台架桥机,计划春节前再进1台。”在一旁巡视架设箱梁作业的湖北交投建设集团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项目总工刘昆明介绍,“项目预计2025年底建成通车,工期紧,任务重,我们春节不停工,就在项目部过年了。”
鄂州花湖机场高速二期项目全长约36公里,是鄂州花湖机场快速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对打造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推动临空经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车后黄石大冶至鄂州花湖机场车程将由1小时缩短至15分钟左右。
向“新”向“绿”是项目建设的追求,智慧生产融入施工各个环节。
“就拿刚刚架设的梁片来说,它是从智慧梁场里生产出来的。”刘昆明告诉记者,项目建造了一座标准化智慧梁场,承担3300片预制箱梁的生产任务。
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智慧梁场的无线移动台车。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跟随刘昆明的脚步,记者来到了这座占地面积约170亩的智慧梁场。只见原材料堆放区、半成品加工区、钢筋绑扎区、内模拼装区、混凝土浇筑区、智能蒸养区、智能喷淋区、张拉压浆区、存梁区等工区依次排开。
“工人只需用遥控器操作无线移动台座,就可以完成预制梁片生产的多道工序,实现生产线流水作业。”刘昆明指着一台移动台座向记者介绍,“依托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10条数智一体化生产线不仅保障了梁片的品质,大幅度缩短制梁工期,还减少了20%的人工投入,生产效率提高1倍。”
成品梁还需要检测合格才能运往架设施工现场。如何检测?“我们将试验室搬进了项目部。”刘昆明说。
走出智慧梁场,步入工地试验室,记者看到一台AGV搬运机器人沿着特定的轨道,将一个个带有二维码和芯片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存放至恒温恒湿的养护室,待养护满28天后再由机器人搬到传输带,运到隔壁的检测室。
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试验室的机械臂将试件放入压力机检测。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在检测室,一台白色机械臂空中飞舞,抓起养护好的试件,扫描二维码并测量其尺寸,再将试件送入压力机进行试验,检测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一组试件抗压结束后,残样通过传输带运送至室外。
“一个试件约8公斤,3个为一组,养护室可存放864组。如果靠人工搬运、养护、检测,那势必累得腰酸背痛。”刘昆明表示,“有了试验室的智能养护及检测一体化装备,可以节约2/3的人力成本,减少人工因素对试验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确保试验结果公平可靠。”
除了智慧梁场、工地试验室,项目还首次引进小型预制构件全自动生产线,用于路基、桥梁防护工程的六棱块和水沟盖板等小型预制件的预制,每日预制实心六棱块可达6000块,效率提高5倍。
“有数智化的加持,还有几百名建设者的坚守,我相信项目建设一定会稳步推进,顺顺利利。”刘昆明坚定地说。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第13年,沿着“温暖回家路”回家
下一篇:
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