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国内新闻 >> 社会万象 >> 正文

特写:时光渐远,伤痛铭记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4-12-13 15:56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电 题:特写:时光渐远,伤痛铭记

  中新社记者 钟升 朱晓颖

  2024年12月13日10时整,惕厉的防空警报声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称“纪念馆”)为起始,回荡于南京城的上空。中国再一次以国之名,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白色大字在黑色“灾难之墙”的映衬下分外醒目,墙上以多种语言写着“遇难者300000”。偌大的广场寂静无声,人们胸佩白花依序站定,气氛肃穆庄严,国旗下半旗。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过去87年,惨案的亲历者渐渐逝去。截至今年12月1日,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人,皆已是耄耋之年。

  老人们一遍遍自揭伤疤、讲述亲身经历,希望将历史真相告诉更多的人。如今,能如常参加证言集会、家庭祭告等活动的老人越来越少。今年的公祭仪式,只有90岁的刘民生作为幸存者代表出席,围绕在他身边的,是接过传递历史真相重任的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们。

10月11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民生(左)为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颁发证书。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现在,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共有32人。幸存者常志强之女常小梅把父亲的一生之痛写成《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幸存者薛玉娟外孙女任颖参与编写了小学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一代人有一代人铭记历史的方式,他们不曾忘记。

  今年首次参加公祭仪式的蒋秉錞正与团队一道走访拍摄幸存者群体及其后代。身为幸存者陈桂香的曾孙,他表示:“我作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应当向每一个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讲述我所了解的幸存者故事,让历史真相像水波一样向外扩散。”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苦难,也是全世界共同的伤痛记忆。全球多地的社团、商会、中资机构,也通过设立悼念仪式分会场,举办烛光祭、和平集会、史实展等活动同步悼念。

  在纪念馆的志愿者队伍中,也有外籍人士身影。他们用不同的语言,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讲述给前来参观的各国爱好和平人士。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爱玛说:“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生活在和平中,同时不忘过去,也不忘记那些为今天的和平生活做出牺牲的人们。”来自印度的莱雅说:“和平需要守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平。”

12月1日,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的学生代表为遇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描新。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在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单墙上,不久前被孩子们描新的一个个遇难者姓名清晰醒目;新入藏的史料铁证,诉说着不容辩驳的历史事实。当历史的真相被一代代人传承,和平的期许被一个个人传递,任时光流转,那些远去的历史、逝去的人们都将被永远铭记。(完)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浙江成立文物寻宝团 寻宝记短视频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下一篇: 河南探索全周期服务模式开展“一老一小”大课题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