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咸宁民生 >> 正文

"三句半"歌颂新风尚 咸安南山社区好热闹(附图)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3-11-25 01:11:00

  

  “社区是朵红梅花,严寒酷暑它不怕,实干兴邦千万代——绽奇葩……”11月22日上午,咸安区南山社区工程机械厂院子里敲锣打鼓不好不热闹。仔细一瞧,原来该社区的四名退休女工手里敲打鼓、小锣、镲,正在表演“三句半”。

  这支讴歌新风尚、传递正能量的“三句半”《赞社区》一开演就引发居民关注,博得居民们阵阵掌声。表演视频上传网络后,更是获得网友们好评不断。

  丰富退休生活,四个女工走到一起

  今年57岁的张香莲是这支队伍的队长。她一身的文艺细胞,退休前在工程机械厂工会工作,唱歌、跳舞、“三句半”样样拿手。

  2009年1月8日,张香莲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几名文艺分子一同成立了咸宁鼓乐协会。张香莲性格爽朗直率,在居民之间具有较强的号召力,有街坊受其感染加入了鼓乐协会。在协会的带动下,社区老人们的退休生活过得越来越健康、精彩、有活力。

  谈及为何组团表演“三句半”,张香莲说:“我们就想用不一样的表演方式,吸引街坊们参加我们协会。后来大家一商量,决定用通俗易懂的‘三句半’,来说说大家身边的事,吸引居民们参与到协会的活动中来,丰富大家退休后的精神生活。”

  然而,“三句半”要想表演好,人最重要。表演者有没有幽默细胞,表情是否丰富,都关系着“三句半”表演能否成功。

  “我们选人才,可不是凭关系哟!我们选择的人都要看个人特长。”张香莲说,选人之初,她就看中了59岁的艾桂英会说咸宁话、55岁的杜腊萍表情很丰富,58岁的赵凤珍语言很风趣,而她表演经验丰富,就这样,这四个人走到了一起。

  

  身边人说身边事,“三句半”宣传新风尚

  演员有了,“三句半”的台词从哪里来?张香莲请到了咸安区鼓乐协会指导老师刘昌杰。“刘老师以前是咸安区歌舞剧团的演员,会编会唱。”张香莲说,四人同刘老师一商量,刘老师就按照当时咸安区的发展现状,编出了的第一支“三句半”《科技发展新咸安》。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张香莲、艾桂英、杜腊萍和赵凤珍四人,很快就将《科技发展新咸安》用“三句半”的形式表演出来,演出在邻里间热烈的反映超出了她们的预料。

  后来,刘昌杰又根据咸宁的一些新风尚,写了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三句半”《抹牌赌博害处多》、《洁城亮家好运来》、《说唱计划生育好》等等。这些“三句半”不仅在社区居民中表演,在一些咸安区举办下乡宣传活动上,张香莲她们的‘三句半’也会作为固定节目呈现,观众反响很好,不少人听了几次就记住了。

  “没想到说唱艺术在舞台上能掀起高潮。”艾桂英笑着说。初尝胜果后,刘老师还帮助她们编写了符合小场合表演的《祝寿》、《贺新婚》等“三句半”。由于刘老师编的词好听,加上四人极具特色的表演,“三句半”在咸安的一些私人祝寿、贺新婚舞台上都引起了轰动。

  网络热播,退休女工传递正能量 

  “大家快来瞧!我们社区张大姐她们上网了。哈哈哈……她们表演得真有意思。”11月初,南山社区居民余大姐上网时发现,社区表演“三句半”的张大姐们居然上网了,而且是参加全国社区网络春晚。

  “我们就想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向身边人宣传社会的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张香莲说,今年十月初,第三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海选首次走进我市社区,作为咸安区南山社区代表,她们也有幸被社区选中表演“三句半”《赞社区》。

  为了表演好《赞社区》,四人可没少下功夫。“以前我们都是在舞台上表演,观众是咸宁市民。而这次要面对是全国观众,还要上网络,我们可不敢大意。”张香莲说,四人拿到了《赞社区》的剧本后,仔细研究,根据剧本每天琢磨着表情动作。“吃饭时都想着该怎么表演,与人聊天时还不忘问问那样表演好不好。”

  “‘十八大’精神放光芒,各族人民喜洋洋,社区工作全面抓——大发扬;‘建党’工作第一条,廉洁奉公斩腐苗,发挥党员先进性——带头跑……”经过紧张排练,11月初,张香莲她们表演“三句半”《赞社区》的视频上传网络。一句句普通而又含意深刻的话语,使观众不知不觉中加深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四位演员的表演也有板有眼,一举手一投足,都颇具专业范儿,看过视频的网友无不留言称赞。 

  “通过看我们的‘三句半’,大家了解到了社会新风尚,杜绝了社会的不良风气。我们的付出值了!”成员赵凤珍说,她们希望,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带来正能量。(记者 葛利利  通讯员 张桃英 )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八旬老汉购桐油不能漆木材 赤壁工商局调解获赔
下一篇: 订货供货两个样 咸宁不良商家"偷梁换柱"掉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