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咸宁

组图:灰砖黛瓦存古韵 银线穿梭添华光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04-12 15:06

  ——宝石村古民居电网全面升级掠影

  在通山县古民居电网改造中,有一支可爱的电力工人,他们起早摸黑,默默战斗在一线,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奉献光热,他们平凡的身影,定格在古村落的上空。

  “今天的任务是更换古民居里旧的配电电线,虽然是扫尾工作,但大家要注意施工安全,有情况随时汇报……”

  4月10日,我们驱车赶到通山县闯王镇宝石村时,刘家岭供电所的徐金林正在给队员们布置上杆前的任务和操作规范,架线用的工具整齐地摆在一旁,并用专用护栏围着。

  简单分派好任务后,队员们朝村庄里走去。刚走到村口,就望见那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分布在宝石河两岸,几名村妇正在河边洗衣洗菜,几只鸭子在河里嬉戏,安详而静谧。

  离村口不远的处的一根新立电杆边,舒海燕从车上拿出踩板,把工具包往身后一甩,三两下便爬上了杆顶,拿出工具,与其他杆上的队员合作开始架设配电线路。

  “村里的配电线路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换的,现在大部分都已经破旧不堪了。”杆下,负责安全监管的刘遵加跟我们聊起了这次村里农网改造的缘由和计划,他是这次古民居电网改造的负责人。

  “这里每天都会有一些游客慕名来游玩,在这次的配电线路改造中,我们也是几易方案。”刘遵加说,为助力政府创建美丽乡村,供电所在对宝石村电网改造前就实地进行了多次调研,在线路、材料配置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达到安全、实用、美观的效果,让电力配套设施与宝石村的村貌相得益彰。

  电网的改造升级,也让村里的居民受益匪浅。做豆腐生意的村民成玉景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电压不稳,每天要凌晨两点左右起来磨豆浆,因为这个时候电压高些,能带动电磨。”今年50多岁的成玉景一直靠做豆腐为生,改造前的低电压不仅让她身心疲惫,还时常影响产量。清明节前,村口增加了一台10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她马上换了一个功率大一点的电磨,白天也能开机磨豆浆了,既不用摸黑起早,又提高了不少效率。她直言,是电网改造给了她信心。

  “家里的洗衣机、冰箱、空调都不敢同时开,时不时还会停电,家用电器有时就成了摆设。”在河边带孙子的吴定红看着电力工人在杆子上忙碌,跟我们说着村里现在的变化。她说,4月3日我们这里下了一场雷暴雨,那天全村没有一户断电,多亏了供电所为我们改造了线路和增加了一台大变压器。现在电表也换成了智能的,看着舒服,用电也安全多了。

  为了让村民们早日用上安全、放心电,供电所的员工们放弃了自己的节假日,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去。

  “有些队员已经连续三个星期没有休息了。”刘遵加说,每次干完活送完电已经天黑,看着一排排整齐的线路,一根根笔挺的电杆,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我们的内心也会感到无比满足,累点也值了。

  望着电力工人安装在村口稳重如山的配电变压器、石板街旁整齐划一的配电线路,我们不禁感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不仅照亮了乡村的夜色,更照亮了当地村民的致富路。

  新闻链接

  通山供电公司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2015年,通山供电公司投资 12594.28万元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 172.112 公里、新增及改造配电变压器356台容量 38255 千伏安、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 598.09公里,范围覆盖全县 13个乡镇、124个村、242个组,解决了29192户低电压用户的用电难题。

  2016年,通山县供电公司将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积极适应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型产业发展以及农民消费升级的用电需求,缩小城乡供电服务差距,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更好的电力保障。(图/文  记者 张大乐 夏正锋 通讯员 邓东峰)

编辑:yangwei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