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天的锣鼓,悠扬的歌声,矫健的舞步……昨日,“中华古瑶第一村”——通城县内冲瑶族村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张打铁,李打铁,打到张家门前落大雪……”随着欢快的歌谣响起,一队身穿瑶族服饰的男女,走上遥望千年广场大舞台,表演瑶族拍打舞。
舞者们时而拍打,时而跳跃,步伐轻盈矫健,拍打动作花样迭出,欢快有力的节奏展现出瑶族人民的热情奔放,各地游客不停地拍照留影。
“村里以前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今天开园迎来了各地游客,我们很开心。”村民吴园英说。
土砖青瓦、飞檐翘角;垒石层叠,小河潺潺……有着900 年历史的千家峒,是300万瑶胞的精神家园,至今保存着古井、梯地、石庙、石柱等瑶族历史遗迹。
走进新落成的古瑶文化陈列馆,大型盘王雕塑引人注目,游客驻足倾听讲解员的解说。展厅内,展示了古瑶文化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大量瑶族先民生产、生活器具和物品,生动地再现了瑶族历史文化。
漫步在古瑶商业街,具有瑶族特色的商铺林立。道地药材、楠竹酒、豆制品等土特产品琳琅满目。
黄精和钩藤是药姑山生长的两种较为普遍的药材。在内冲瑶族村当地村民很早就有加工黄精、钩藤的习俗。
60岁的胡金熬老人现场制作加工钩藤,据他介绍,钩藤经过清洗、去叶、蒸制后具有良好的药效。
人群中,身穿瑶族传统服饰的大坪乡党委书记吴红艳当起了“导游”。只见她热情洋溢地向游客介绍起了当地历史文化,赢得游客好评。
摄影: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乐 陈红菊
文字: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嘉 特约记者 刘健平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