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影像咸宁

组图:守护好“绿色史书”—— 咸宁市古树名木扫描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2-12-20 10:44
  • 垂柳(三级古树,咸安马桥镇垅口村)

  • 苦楮栲(一级古树,通山九宫山管理局李家铺村)

  • 甜槠(二级古树,通城关刀镇道上村)

  • 通山大路乡林业站职工保护古树(马鞍树)

  • 通山厦铺镇林上村古树群

  • 银桂(一级古树,咸安区桂花镇鸣水泉村)

  • 小叶青冈(一级古树,崇阳大岭村)

  • 樟树(一级古树,嘉鱼高铁镇新庄村)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的宝贵资源,它们记录了环境变迁的密码,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变化,承载了市民百姓的乡愁。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逐步走向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8360棵古树名木有了树木保护档案。

崇阳县港口乡大东港村,一对有着1000多年树龄的“夫妻树”,镶嵌在群山之间,似乎在“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10月30日,午后凉爽的微风拂面,古树也沙沙作响,好像在讲述它俩的“前世今生”。

“这两颗古树我小的时候就在这里,大家都叫它们‘夫妻树’。”陈会林说,年幼时,他光着脚“蹭蹭蹭”几下就爬上树坐着,那里的风景比地面上要好得多。

“夫妻树”旁立了两块铭牌,标识了不同编号,铭牌上有树名、树龄、管护单位以及二维码。记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古树的基本信息、位置、形态属性、生长条件、管护单位,以及有关古树的故事一目了然。

通山县大畈镇西泉村古树盘根如爪、虬曲苍劲,经岁月洗练,仍常年苍翠。

“对我们附近居民而言,主要是看管好古树。”村民夏秀秀说,村民警惕性特别高,一旦看到有人伤害古树名木,大家都会上前制止。

“我们还会不定期邀请市林业专家来为古树做全面的‘体检’。”通山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吴高潮说。

保护力度大,古树资源才能持续丰富下去。

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咸宁有2000多年的植桂历史,形成了咸宁特色的桂花文化,要像守护家人一样,守护古桂树。

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古树保护?今年,我市创新古树名木保护形式,与相关单位、个人签订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

7月23日,我市倡议准大学生以认养古桂树的形式庆祝升学:主要认养咸安区桂花源景区及其附近的古桂群落的千余棵古桂树,一方面牢记家乡养育之恩,另一方面讲好咸宁发展和咸宁桂花的故事,当好香城泉都的“代言人”和“形象大使”。

“走,去高铁岭看千年古樟!”如今,嘉鱼县高铁岭镇千年古樟已成为一道靓丽景观,来观赏的游客越来越多。

为了保护这棵千年“活文物”,高铁岭镇高度重视,先后投入100多万元,逐步对千年古樟进行保护。

随着旅游人气的旺盛,慕名来到高铁岭镇欣赏千年古樟树风景的人越来越多。人气就是财气,财气就是福气。高铁岭镇的村民见机而思,积极行动开始做起了农家乐生意。

近些年来,我市一直在不断地挖掘“树”文化,讲好“古树”故事,确保它们能留得住、活得好、看得美,让历史文化、悠悠乡愁在古树年轮里继续传承,同时也将古树群打造成为了我市乡村振兴的名片。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图/  张大乐 文/  王恬

编辑:hushaopeng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