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市人民广场人声鼎沸,一串串红灯笼将整个庙会装点得流光溢彩。空气中飘荡着桂花糕的甜香,耳边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咸宁2025年元宵节庙会暨全市舞龙舞狮大赛正在这里火热上演,吸引了7万余人次参加。
在非遗展示区,羊楼洞油纸花伞第四代传承人陈师傅正俯身勾勒伞面。
“从师傅创制避雨伞开始,我们制油纸伞开合间要经八十多道工序。”陈师傅介绍道。
“买这把伞,在拍照的时候用好看,我们老年人也要赶潮流。”李奶奶笑着拿过陈师傅包装好的两把梅花伞。
广场一侧,红灯笼串联成的谜阵,市民们或仰头沉思,或交头讨论。不少灯谜富含咸宁文化元素,既考验智慧又传播知识。
“这个面非常好吃,我也非常喜欢这次活动,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罗曼正和同伴在美食区尝鲜,在尝完合菜面后,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下午两点,广场中央,舞龙舞狮比赛正式开始。来自各县(市、区)9支舞龙和7支舞狮队伍展开激烈角逐。咸安区代表队的“九龙戏珠”活灵活现,通山县的“龙狮共舞”刚柔并济,崇阳县代表队的“雨山香龙”引人注目。
“作为古瑶文化的重要活态传承样式,茅草龙全程由手工扎制,长达30米,龙头重达三十斤,需要数十人默契配合才能舞动。”崇阳县雨山村党支部书记熊亚红介绍道。
比赛现场,鼓声震天,龙腾狮跃。观众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最终,通山县代表队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完美的配合,赢得了舞龙组冠军,而赤壁市舞狮队则荣获舞狮组冠军。
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咸宁元宵节庙会给出了答卷。通过非遗手艺与产品展示、舞龙舞狮大赛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进行碰撞,将这场民俗盛宴解码为通俗易懂的现代传播模式。这场火爆的庙会大赛,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狂欢,更是一次文化的守正与创新。
(记者 夏正锋 陈红菊 见习记者 程翩若 通讯员 刘欢)
编辑:hu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