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葱郁,溪流清澈,民居古朴,眼前的一切,都透着与世无争的宁静……日前,记者走进崇阳县白霓镇纸棚村时,仿佛进入现实版的“桃花源”。
纸棚村位于白霓镇最北陲,四周高山屏障,地形似聚宝盆。在这里,居民们过着简单而朴素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2019年,该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步入纸棚村,随处可见古树群落。3组蔡家屋场,一棵几人才能合抱的宝塔形古柏傲然挺立,黑褐色纹理如龙蛇盘绕。旁边古栎、槠树等数十株参天大树绵延成林,浓荫蔽日,形成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
“全村21个自然村湾,都有古树群落,挂牌保护的就有8棵。”村妇联主席丁素芳说。
古树浓荫下,一栋栋陈旧老屋静默诉说着悠远往事:
饶狮垄包家,老宅门楣上“龙图衍庆”四个大字,在红五星下庄重威严。门窗楼阁精雕细刻着古装戏文,生满苍苔的青瓦、被岁月磨光花纹的石磨,时光仿佛在此凝滞。
“我们是包青天后裔!”74岁的包祖念老人独自守护着老宅。他告诉记者,先祖自安徽辗转迁居于此,祖父于1920年建此宅院,以孝廉家风闻名乡里。
龚宋门老宅,仿佛奏响生活的乐章:凹凸不平的泥土地面,一尘不染。简陋的灶台上,铁锅被擦得锃亮。破旧的木桌和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
熊家排老屋,墙上痕迹斑驳,似无言史书。檐前的老树撑起绿伞,稚气的孩童在檐下逗着奶狗,银发的老汉坐门槛,粗糙的手指正剥开煮花生裂口的壳。
枝头的柿子还青涩着,可金瓜藤已经捧出了黄澄澄的礼物。蝉鸣声将午后的困意驱赶,蒲公英的绒伞撑开在石缝间,蚂蚁们排着队搬运撒落的瓜皮,贪嘴的大公鸡正伸长脖颈,偷啄箩筐边沿垂下的青菜叶……
拐过菜畦篱笆,溪水细语而过,鱼群在鹅卵石间捉着迷藏。芦苇丛里,时不时扑棱棱飞起白鹭,翅膀掠过水面时,剪碎了半边天空的云影。
炊烟升起时,辣椒炒腊肉的香气,翻着跟头往鼻孔里钻。年迈的阿婆解开围裙擦手,出门呼唤儿孙们回家……
在这里,连时间都放轻了脚步,生怕惊醒这份浑然天成的安宁。
村里老人介绍,纸棚村得名于一项传统智慧——古法造纸。这里楠竹遍野,聪慧的古人斩竹漂麻,又经碓窝成浆、竹帘滤纸、覆压晒干等多重工序后,火纸由此而生。
曾经,纸棚村的火纸以“质薄、金黄、柔软、细腻”驰名鄂南。如今,这门承载山民智慧的手艺已渐行渐远,唯留水车碓窝在潺潺溪流旁静立,见证着产业兴衰与时光流转。
“随着乡村旅游的盛行,我们村这未经雕琢的原生态之美,成为很多城里人的向往!”村党支部书记蔡世明说,他们正在对纸棚村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然后将这原生态美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旅游胜地,使“家乡美”能够带来“家乡富”!
编辑:hu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