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提出,“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为新时期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明溯源,不断挖掘长江文化内涵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下来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具有超大时空体量的大河流域文化共同体,长江文明溯源十分重要。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遗址,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世界公认。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三星堆遗址,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
在湖北,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在2022年考古发掘出“郧县人”3号头骨,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实证了汉江流域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为讲好百万年的人类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与信息。盘龙城遗址距今3500多年,是目前所见夏商时期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邑,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这一考古发现改写了以往公认的“商文化只存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观点,实证了“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2023年,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发掘有新突破,史前磉墩蔚为壮观,水利系统要素完备,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形成与发展再添关键样本。云梦县出土的数千枚秦汉简牍,表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随着新史料与史迹的发现与发掘,考古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长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脉络逐渐明晰,长江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湖湘文化、滇文化、黔文化等多个文化区域,不断释放着广阔的研究和阐释空间;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多元文化要素和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时代精神不断丰富着长江文化的时代内涵,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支撑。
文明传承,系统保护长江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长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既包括长江三峡、江南水乡等自然景观,也包括金沙遗址、荆州古城等历史遗迹,还包括龙舟竞渡、屈原楚辞等艺术形式,因此,摸清家底、厘清源流,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是传承好长江文化基因,守护好长江文脉的关键。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大型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和优秀文化展示新方式的集中载体。其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护和传承长江沿岸长久积淀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切实维护长江文化资源特有的历史风貌,最大限度对相关历史文化遗产提供高水平保护利用与可持续活态传承。长江沿线区域均以此为契机,生动作答这一时代课题。如江苏省构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N”规划体系,实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安徽省打造皖江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和皖江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湖南省明确构建“一区七带多点”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格局;重庆市推进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四川省初步明确4大类402个重点项目,提出构建“一干三区六江”空间格局等。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争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核心带”。目前,屈原文化公园、南水北调中线水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开工建设,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屈家岭等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明楚王墓等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以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为主体的荆楚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初步形成,为长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传播展示奠定了基础。
文明传播,持续擦亮长江文化品牌
2024年9月14日,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盛大开幕。这场以“赓续长江文脉,共创时代华章”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历时近两个月,在长江沿线13个省(市、区)掀起了一场文化热潮,成为深刻表达中国文化自信的窗口,展现了长江文化的时代活力。在推动长江文明传播展示,持续擦亮长江文化品牌的过程中,湖北大有可为。
提炼一批长江文化标识。对承载湖北长江文化、荆楚文化重要发祥地价值、承载湖北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价值、承载湖北中国近现代重要工业与科教基地价值的代表性遗产、标志性成就、代表人物及思想、重大历史事件等进行系统梳理,从中提炼出不同时期的文化标识与文化精神,进一步丰富长江文明标识体系。
打造一批长江文化品牌。把武汉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让长江国家博物馆和长江文化艺术季成为两大标志性文化品牌;把宜昌打造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三峡大坝为依托,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做好“长江三峡”这篇“水文章”;扩大黄鹤楼、武当山、神农架等知名文化品牌的世界影响力;擦亮“武汉戏码头”“荆楚文艺轻骑兵”等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大众文化品牌;将文化品牌建设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中,努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深耕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推介,打造好长江黄金岸线长江文明溯源之旅(湖北省博物馆、武汉自然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长江世界遗产之旅(武当山古建筑群、神农架、明显陵、唐崖土司城址等)、长江红色基因传承之旅(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等)等十条精品线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推出一批文化创意作品。以数字技术助力长江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体验和消费方式,让长江文化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推进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一批展示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文艺作品,讲好长江故事,增强长江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推出更多展现长江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的文化精品,让长江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明的名片。
搭建一批文化联动平台。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群众参与,加强组织协调,统筹长江流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努力搭建政府合作平台、理论研究平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等联动机制,为擦亮长江文化品牌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今年湖北数字经济预计突破3万亿
下一篇:
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力持续增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下午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
所以知今也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在几千年演进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通讯员郭树莉王巧玲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
12月1日,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安阳殷墟:持续揭示中华文明密码新华社记者唐卫彬、桂娟、双瑞、翟濯“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
由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指导,湖南卫视、芒果TV、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联合出品和播出的纪录片《中国》第三季目前刚刚播...
咸宁网讯记者姜明助报道:6月22日下午,市委书记孟祥伟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