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咸安区经济工作印象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07-01-09 08:01:00

咸安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分别实现翻一番目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经济发展速度跨入全省前列。力争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逐步高于和优于市内其它县市,经济发展速度跨入全省前列,成为鄂南区域的改革开放前沿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

  ★民主政治建设达到新水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体现,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要求得到充分落实。

  ★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电视,适龄少年儿童享有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全面启动。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森林覆盖率达到54%,单位综合能耗下降20%。

精华纺织有限公司

腾飞家具批发市场

三六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汇美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宁虹商住小区一景

  2004年至2006年,是咸安区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三年,是团结奋进、发展提速的三年。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可实现44.8亿元,比2003年增长55.6%,财政收入可完成2.69亿元,比2003年增长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15亿元,比2003年增长114%。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三年来,全区共签约各类项目415项,引进到位资金15.6亿元,汇美达工贸、金湛电子、澳森木业、贺胜温氏畜禽养殖等多个新上项目纷纷开工或建成,精华、巨宁、三六机电、阳光电器等公司规模不断扩张。
  ——重点改革率先推进。在全省率先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率先推行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建立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得到了省内外的肯定并予以宣传推广。
  与此同时,制约咸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因素和困难依然不少,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规模偏小,整体实力不强;重大骨干项目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财政公共保障水平不高,人民群众生活还不宽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该区把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放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引进和扶持一批大项目,推动工业大发展。
  该区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在领导、服务、政策、舆论上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的倾斜,扎实推进园区招商,在积极配合、支持长江产业园建设的同时,努力把泉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凤凰工业小区、官埠回归工业小区、双溪纺织工业小区、横沟工业小区建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发展聚集区;着力推进支柱产业发展,加速推进机电制造、麻纺、森工、特种印刷产业发展,在产业群和产业链发展上下功夫,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以金湛电子、奕东电子、荣恩堂制药、三晶药业、向阳湖乳业等为代表的电子、医药和食品加工产业,加速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主导产业,通过生产要素、行业服务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倾斜,鼓励和引导企业采取强强联合、资本运作等途径实现扩张,加快培植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竞争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优势资源、特色产业招商,围绕大企业、大集团招商,努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能力强的项目,力争全国500强企业有1至2家在咸安落户;积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具有咸安特色的精品名牌产品,多创一批省级名牌,争创一家国家级品牌。

              (本报记者 袁 灿 陈 新 

咸宁新闻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通山县经济工作印象
下一篇: 市领导批示晚报反映的民声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