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匠夫妇与四个儿女求学的故事
记者 程统 实习生 徐高栋 刘坤
家住温泉张家湾巷的朱宗楷与饶伏香夫妇现年50岁,他们有4个孩子,3个考上大学,一个正在鄂南高中就读。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六口之家,在获得人们满口赞叹的同时,一家人却要忍受着贫困与命运的折磨,天一亮,夫妇俩就挑着那架破旧的补鞋机走上街头。
强撑病体的父亲
朱宗楷是咸安区贺胜镇黎首赤村12组的村民。从小受尽了屈辱与歧视。才读了几年小学就被迫退学回家种田。
送孩子们读好书,是他一贯以来的念头,他不想就此放弃。于是,朱宗楷除了做好自家的农活,还想方设法用空余的时间挣一些收入。后来,朱宗楷学会了修鞋的本领,于是买了相关的器具,在做农业的同时做起了补鞋的生意。这样一来,家庭的生活费用和孩子们的学费压力稍稍减轻了一些。虽然家境不好,经济压力很重,朱宗楷心里却感到很踏实。他看到3个稍大的孩子陆续上了中学,一个小女儿也上了小学,似乎看到了知识的锦绣花园纷纷向他的孩子们敞开大门,想到此,他就感到了无比快乐和温暖。
然而,命运却和他这样一个老实善良的男人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阴霾也随之笼罩了这个贫苦的家庭。1998年的某一天,朱宗楷正在地头干活,突然感觉胸口一阵剧痛,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在里面剜动。朱宗楷疼痛难忍,一头栽倒在地上,等他清醒过来后,马上意识到,身体里的“零件”有重大故障,这个想法让他大大的吸了一口冷气。朱宗楷很清楚,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不能有什么事,否则孩子们的学业无法继续了。朱宗楷默默地忍受着病痛,没有告诉其他人。随后不久,细心的妻子发现了这个情况,朱宗楷要求妻子不告诉孩子们,免得孩子们分心。这样,孩子们长期蒙在鼓里,不知道在父母风平浪静的表面,危机已在向这个家庭慢慢侵袭而来。
这样又挨过了几年,朱宗楷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逐渐没有体力继续做农业了;而如此同时,几个儿女纷纷考上了咸宁城区的高中。为了疗养身体,也好照顾几个孩子,朱宗楷同妻子饶伏香商量一起搬到温泉的张家湾巷暂住几年。
自此,朱宗楷放下了农业,开始以修鞋营生,做起了全职的补鞋匠。
心地善良的母亲
和饶伏香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敦厚老实的人。虽然耳朵有些失聪,但她心地善良,她常常无偿地帮助邻居做些零碎活。在家里,她不仅要照顾好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时而还要为生病的丈夫到处奔走。种菜、养猪,补鞋、捡破烂维持家计……
谈起丈夫的病情,饶伏香眼里噙满了眼泪,2001年丈夫发病最严重,在自己的万般劝解下丈夫住进了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隔膜炎。刚开始认为不算严重,只开了点药、打了几针,住了一个星期院,然病情未得抑制,就转到武汉的湖北肿瘤医院,此时准确诊断为“前胸纵隔肿瘤”,该院治病医药费要4万多,饶伏香向四处的亲朋好友借钱,只凑合了3万多,医疗费不够,于是转到了医药费稍低的湖北空军医院。没想到,丈夫的病落了病根,以后每年至少发一次。丈夫常常发病,一般病情都是忍着挨过去了,当痛得实在难以忍受时,才去小门诊里买点止痛药,打点消炎针,把病情敷衍过去。
有一次,丈夫同儿子一起睡,半夜病发,痛得很厉害。丈夫就只有强忍着、克制着。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实在疼痛难忍的丈夫独自悄然起床走出房门,在外面转了大半夜,一直到天亮才回来。
今年1至5月期间,丈夫病情严重,整整4个月不能说话,邻居同情他,给他送来一些药品。没有钱去医院,他就到一般的医务室打点针,吃点消炎药,省下钱都给几个孩子付学费和生活费。朱宗楷与饶伏香相互对望一眼说:“以前没有读多少书,有些遗憾,不能把遗憾再留到孩子们身上。有些邻居也劝我,不要送那么多孩子读书,让女儿早些出门打工,减轻负担,为我挣钱治病。不过我一直持这个念头:不能苦了娃儿们呀,我只要活着一天,就会坚持送孩子们读书!”
十分懂事的女儿
朱宗楷夫妇有3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孩子叫朱丹,她于2001年考上大学,成为朱家的第一个大学生。在朱丹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阵子,朱大伯夫妇着实为之自豪了一阵。然而,他们不久就面临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女儿朱丹入学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而让朱大伯夫妇感到欣慰的是,大女儿朱丹非常懂事。在入学当年,她找到村支书和乡镇的一些干部开了一张贫困证明,申请了贫困补助,学校给她补助了2000元,还为她安排了2份勤工俭学工作维持生活。在大学三年间,朱丹还向学校贷款了4000元。此外,她在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期间尝试做过各种兼职。这样,三年大学中,朱丹除了让家里提供少量的生活费外,其他费用基本能够自理。
朱宗楷夫妇的第2个孩子叫朱芬,她在2003年高考中发挥得不错,考上了2本,邻居们都对朱丹以及朱大伯夫妇啧啧称赞。然而,朱大伯夫妇却无法高兴起来,他们被一个现实的问题困惑着——女儿的学费从哪里来?朱芬对家庭的状况非常清楚,她想到贫困的家庭,正在读书的弟妹,还有被病痛深深折磨却无钱医治的父亲,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她默默流泪了。她一个人静静地沉思了几天后。无奈地做了一个抉择——放弃大学学业,出外打工!朱宗楷夫妇得知女儿这个想法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下来,他们觉得砸锅卖铁也应该送二女朱芬上大学。而朱芬心意已决,她对父母说:“爸、妈,家里实在太穷,姐姐、弟妹都没有钱读书,我再读书对家庭更是一个负累,我只有出来工作了,才能给家庭减轻负担,再说爸爸的病那么重,也要钱治疗。我如果只考虑自己,那就太自私了……”
朱芬放弃上大学而出门打工,她说对自己的选择一点也没有后悔。
最为荣耀的一家
朱宗楷夫妇的第三个孩子是儿子,名叫朱傲,今年刚考上3本,据说学费每年要1万多,朱傲一听这个数目直咋舌,他深知这么高的学费家庭无疑承担不起,于是在填志愿时未经与父母商量,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武汉的一所专科院校,每年学费只要4000多。朱大伯夫妇俩知道儿子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放弃读本科这件事后,动情地对儿子说:“孩子,这个家庭拖累你了……”儿子朱傲告诉父母,他对自己选择无怨无悔。他说:“这个家庭实在负担太重,我读了本科又能怎么样呢,只有凭空给家里增加负担,再说这个家庭根本无法提供那么高的学费……”
朱宗楷夫妇最小的一个女儿叫朱琴,今年在鄂南高中读高三,学习刻苦。她体谅父母的辛苦,丢下少女的矜持,帮妈妈推车去卖废品。
朱宗楷夫妇对自己的几个孩子非常满意。他们学习刻苦,三个陆续考上大学,还有一个在省重点中学读书,有望考上一个比较好的大学。她们在家里都勤快,抢着做家务;姐弟兄妹间相互照顾、支持,展现浓郁亲情。2002年春节,朱宗楷家里买了四斤排骨,侄女送了一条一斤重的鱼,孩子们都舍不得吃,留给父母吃。孩子们说:“爸爸、妈妈,家里这么困难,可以不买排骨。我们并不要求吃得好,只要一家团团圆圆、快快乐乐就行了……”
当记者走出朱宗楷夫妇俩那间狭窄而破旧的房屋,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他们可能很平凡,但他们又抵达了天下极少数父母才能望尘的精神渡口,是何其的不简单,他们用真情演绎了一部浓墨重彩的亲情大合奏!
编辑:yourui
上一篇:
晨锦生态农庄庄主吴伟民谏言:旅游文章还要做得更细些
下一篇:
通山剿灭古董盗窃团伙(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