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全家演绎爱心故事(组图)

来源:南鄂晚报 时间:2006-08-21 09:08:00

 

  今年30岁的范寿珍不幸患了肾衰竭,在医院治疗了两个多月后,由于经济原因,就一直在家保守治疗。目前范寿珍病情日益加重,而每个星期高额的透析费用把整个家庭逼上了绝路。
  “不知我的生命能延长多久,如果我不在了,我愿捐献器官,给那些和我一样渴望生命的人。”身处困境,范寿珍还在祝愿着别人;身处困境,范寿珍一家人却顽强地演绎着一幕幕爱心故事……

 

 

  缺少经费保留治疗 
  7月26日中午,记者来到家住横沟桥横温路口的范寿珍家,正在服侍范寿珍的母亲余元英老泪纵横地说:“记者同志,救救我女儿吧……”话未说完,就要下跪。
  余婆婆指着躺在床上休息的范寿珍说:“我的女儿命苦啊,得了这种病,你看,她脖子上还缠着纱布,插着透析用的管子。”(如图)她一个星期前做了一次透析。
  范寿珍脸色苍白,每说一句话都显得很吃力。一年前,她生第二个孩子不久患上了高血压,当时处在哺乳期,为了孩子的健康,不敢随便吃药,一直拖着。今年4月25日,她发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查出是肾衰竭。5月1日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疗了半个月,因无钱治病,回到咸宁治疗,随后又转到河南郑州一家专门治疗肾病的医院住了一个半月,两个月时间共花费医疗费近4万元,而这笔钱大部分都是向亲戚借的。
  一贫如洗的家
  范寿珍家里已经空空如也,除了维持基本生活的用品以外,很难找出什么值钱的东西了。余婆婆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对记者说,当初女儿结婚的时候,家里冰箱、彩电等物品一应俱全,他们小两口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裕,但小日子也算过得有滋有味。自从女儿患上这肾衰竭以来,家里人跑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医院和典当行,为了给女儿治病,已经把家里能卖的能当的东西都卖了当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有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看着范寿珍的两个孩子,余婆婆哭得更伤心了,说:“两个孩子,一个十二岁,一个才一岁多,正都是需要营养长身体的时候,真怕他们因为营养跟不上,以后落下什么病……”
  余婆婆拿出了一本相册,记者看到了范寿珍病前美丽窈窕的身影,看到了她与丈夫、孩子一起生活的欢乐情景……“当我看到女儿那种渴求生命的眼神时,我就心如刀绞……”余婆婆的泪水一串串滴落在相册上。
  全家爱心竞赛
  医生告诉范寿珍的家人,要治好她病,必须换肾。但肾源非常难找,最好是移植亲人的肾,如果亲人中的血型相配,亲人的肾可以延长她的生命。
  范寿珍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当她的父母、哥哥姐姐听说此事后,全家人都愿意捐出自己的肾。73岁的老父亲颤颤巍巍地说,只要能治好女儿的病,愿用自己的老命换来女儿的生命。
  7月25日,全家人抱着希望,来到咸安区人民医院做了血型化验,结果,只有母亲的血型与范寿珍相符。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极喜而泣:“我女儿有救了,我女儿有救了……”
  高额手术费陷入困境
  肾源找到了,全家人短暂地高兴了一阵,接着又陷入了困境,仅做换肾手术至少要8万元,后期治疗的费用是个未知数。对于一个已经负债7万元的家庭来说,8万元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大姐范丽华一脸苦楚:我的家也在农村,4个孩子,两个孩子读书,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去年,自己患病住院用了一万多元,花去家里所有的积蓄。眼看妹妹病成这样,却无能为力,我心如刀绞。假如我的血型与妹妹相配,我会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的肾救妹妹。她还年轻,实在不忍心在家拖着。
  范寿珍很吃力地接过姐姐的话题说,她哥哥范林咸在咸安做点小生意,家里没有其它生活来源,全靠哥哥养家糊口。为了给她寻医问药,把生意给丢了,嫂子又没有工作。现在,哥哥把生意耽误了,自己感到心里很过意不去。
     三姐范林珍在查血型时,意外地发现与范寿珍患有相同的病,第二天就住进了医院。不过,目前病情没有妹妹的严重。范林珍夫妇俩是打工族,有两个孩子读书,家境也很困难。
     因无法凑齐8万元手术费,63岁的母亲捶着胸口伤心地说,只要能治好女儿的病,我宁愿去死。
  丈夫欲卖房救妻
  范寿珍的丈夫钟建光面对病重的妻子,既心痛又无奈:我们全家人都很痛苦, 我迫切希望能治好妻子的病,得知岳母的血型与妻子相配时,我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找到肾源,忧的是岳母年事已高,如果要岳母捐肾,担心岳母吃不消。妻子患病期间,妻子的娘家人给予了很大帮助,非常感谢岳父、岳母及其家人。
  为了给妻子治病,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卖房子。不过当初盖这栋房子时,俩夫妇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到现在还没有还,但事到如今也只有先卖掉房子救人。
     病中的范寿珍表现出对人生的极大留恋,她拿出两个孩子的相片说:“这是我的两个孩子,现在还需要我抚养,我多么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病啊!万一治不好的话,我愿捐出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在世上,因为这个世上是美好的。”

编辑:yourui

上一篇: 袁国相:白云山上不老松(图)
下一篇: 体验渡普居民“吃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