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百万富姐今日街头擦鞋
擦鞋女 穿着一身名牌
国庆节前一天,天阴沉沉的,眼看就要下雨。
如果不是擦鞋的小木箱,谁都无法将她与擦鞋的职业联系起来———纹得很精致的眉毛和眼线、染成金黄色的头发、“梦特娇”的短袖毛衣、浅蓝色的“森达”皮鞋。但替人擦起皮鞋来,她一点不含糊,动作麻利熟练。
40岁的张小琴(化名)早晨7点就到这里来抢位置了,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天气不好,擦鞋的人一般不多,但她想到马上要过节了,也许会有不错的生意。她一直等到快8点,才等来一个顾客。整整一上午,她擦了5双鞋,挣了5块钱。
“她以前很有钱,在我这里擦鞋时还常拿钱给我娃儿买零食。现在却和我一样坐在这里给别人擦鞋。”旁边另一擦鞋女赵素珍看在眼里,摇头感叹着。赵素珍是城郊农民,在这里擦鞋多年。她说,张小琴以前当老板时,每次过路都要照顾她的生意,还常常多给钱。
住出租屋 满眼昔日辉煌
秀山县城环城北路49号,是一幢破旧的小楼。3层高的楼房被改装成十多个单间,专门用于出租,上楼时必须猫着腰,否则头就会碰到上面狭窄的楼梯。
今年初,张小琴以每年1000元的价格租下了顶楼的一个小单间,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
屋里放着套红木加小牛皮的沙发,豪华沙发和整个房间破败的风格显得太格格不入,这是张小琴3年前花近万元钱买的。
屋里堆满了各种箱子,有“皮尔卡丹”的手推箱,也有装卫生纸的大纸箱,一共6个,里面是张小琴的衣服,全是名牌,有的连标签都没撕,最贵的是一件皮衣,4000元。因为没有钱,张小琴已一年没买过衣服了。她说,即使再过10年不买衣服,也有名牌衣服穿。说这话时,她嘴角带着一丝苦笑。
门后面钉了5排钉子,挂满了各式女鞋,有“红蜻蜒”、“百丽”、“森达”、“耐克”、“阿迪达斯”……光皮鞋就有十多双。
一切都显示出这个陋室的主人曾经的风光。
90元起家 挣了百万家产
做个有钱人,是张小琴从小的梦想。因为,她小时候,家里实在太穷了。“常常吃不饱,从来没穿过新衣服。”张小琴10岁那年,爸爸为让一对儿女吃顿白米饭,晚上出门加班当搬运,不慎受伤落下残疾,至今离不开拐杖。当时,看到爸爸被人抬回家,她想,要是家里有钱多好,爸爸就不会出事。
18岁那年,张小琴说服父母,要跟一个表哥到广州打工,母亲翻遍口袋找出90元钱给女儿做路费。后来表哥承担了张小琴赴广州的路费,张小琴想了很久怎么利用这90元钱。她冒险托人以10元的单价在秀山收了9枚当时流行的“袁大头”,到了广州,一天时间就以每枚30元的价格全部转手,净赚180元。这是她生平做成的第一宗生意。
张小琴又拿出200元,买了一批边角布料(整匹布料她买不起)和10块手表。回到秀山,这200元变成了900多元。
通过数次往返于秀山和广州,张小琴已经积累了上万的资金,在20年前,这可是一笔巨款。
1985年,张小琴认识了与秀山相邻的贵阳沿河市人崔兴国(化名),次年结婚。婚后,张小琴结束了“倒爷”生活,和丈夫在秀山县城做起了木材生意。“当时,秀山县城就只有我们做木材生意,在秀山县,这一行几乎被我们垄断,经常发货到长寿、贵阳等地。一米木材可净赚50元,一年纯利润就有两万多元,但很辛苦。”
慢慢地,同行越来越多,木材生意不再好做。1994年,夫妻俩将儿子留在秀山让外公外婆照顾,他们到崔兴国老家,开起一家娱乐城,占地300多平方米。至此,张小琴的事业达到顶峰。
“那时的生活简直可以用奢侈来形容。最奢侈的一次,我一天就买了3万多块钱的东西。”
张小琴坐在出租屋那张破床上回忆自己以前的辉煌。
突然穷了 七元度过一周
1998年,张小琴夫妻花30多万元在沿河盖起一幢别墅,又花20万元豪华装修。但这幢别墅成为张小琴后来最后悔的一笔支出。这年,她发现丈夫开始吸毒并有了外遇。
2000年,崔兴国因贩毒被判刑5年。张小琴一个人无心打理生意。她与丈夫离婚后,将豪华别墅和娱乐城留给了崔兴国,儿子也跟着爸爸,她自己则带着分得的30万元现金独自回到秀山。“早知道有这一天,我就不会花那么多钱在沿河修房子。我应该在秀山为自己和家人购置房产。”
2003年,她看中了秀山丰富的锰矿资源,投资近50万元搞了3个小锰矿。张小琴的妈妈李朝琪哭着说:“她当时没那么多钱,我就拿出了积攒的10多万元帮助她,其实这些钱都是她以前有钱时给我的,我都替她存着没用,又用这老房子作抵押向银行贷了3万元。没想到,仅3个月时间,50万全打了水漂。”
3个锰矿全部停产后,张小琴身上剩下不到100元钱,她不得不住在秀山县城环城北路79号父母的老房子里。两年来,张小琴变卖了所有能卖出去的首饰、服装,以此为生,那段时间,她几乎每晚都失眠,半夜被恶梦惊醒后就再睡不着。
说起张小琴,出租屋老板吴正平直摇头:“世事难料啊!以前她因为有钱,整个秀山城好多人都知道她,现在她因为突然破产,变得更有名了。”
为了生存 街头坦然擦鞋
擦皮鞋的想法是在饿了一周肚子后猛然产生的,张小琴的话很实在——“为了生存”。
“第一次擦鞋,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因为街上好多人我都认识,还有好多我不认识的人,他们却认得我。每个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甚至走老远了还回头指指点点。”
第一个顾客是以前锰矿生意上的熟人。看张小琴笨拙地擦完鞋后,他什么也没说,给了10元钱说不用找了。“我知道他不是嘲笑,而是同情我,但这10元钱让我觉得更无地自容。”
由百万富翁到擦鞋女,张小琴一开始怎么也无法接受。和她一起擦鞋的赵素珍说,她总是低着头坐在那里等生意,也不会主动招呼客人。半个月后才慢慢适应,变得不再难为情。
张小琴说,因为熟人多,她的生意比同伴都好,“运气好时,一天能挣30多块钱。平日一般都能挣10多块钱。”
现在,张小琴每天6点过就得起床,7点准时到街头占位置,中午,妈妈会做好饭在家等她,天黑收工后还有属于自己的一间小屋,她可以在那里整理自己的心情,或者纳鞋垫。
“我从来没这么平静过,20年辛苦闯荡后,擦皮鞋让我学会了勇敢面对现实、知足者常乐。”张小琴不知道以后会做什么,但在没彻底理清自己思路之前,这皮鞋,她还将一直擦下去。(全文据重庆晚报)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藏华:冲过敌军包围圈时,我“秀”了一把马术
下一篇:
亿万富豪五年反腐悲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