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许克振作客荆楚网(下)

来源:南鄂晚报 时间:2007-02-05 09:02:00

招商引资加快咸宁发展

  主持人:您谈到,制约咸宁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开放度不够,我们也有网友“雪冰”认为咸宁需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实际上咸宁也引进了不少重大项目,比如今麦郎、红牛、华润电力等。这是不是说明咸宁的经济环境有很大改善呢?
  许克振: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批世界和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咸宁,说明我们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在下一步要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招商引资工作仍然是我们以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咸宁的发展,靠自身的力量,靠滚雪球式的发展方式绝对不够,必须借助外力,走招商引资的道路,学习外地经验加快自身发展。我们要使外商能进得来、留得住,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改善环境。投资者来咸宁是来赚钱的,我们的工作就要保证他赚钱、支持他赚钱,让他们在发财过程中我们得到发展,实现双赢。
  主持人:那么我们市委市政府做了哪些工作?
  许克振: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办事服务、安全保护上面,做到亲商、安商、惠商,让他们感到放心。市委市政府始终信守承诺,承诺的事情一定兑现,绝不含糊。这些年来,到咸宁投资的商人,以商招商又引进了一批企业、一些项目。比如建龙钢铁、集成家居、麦克森等企业纷纷来咸宁投资兴业。去年一年引进605个项目,引进投资95亿,实际到位资金46亿,使用外资6500万美元。是我们这几年招商引资成效最明显的一年。
  主持人:到现在,有没有见到招商引资的成效呢?
  许克振:现在进来的企业,投资建设进度很快,有些得到回报,比如红牛,2006年实现销售达到8个多亿,向地方交税2000多万。

回归经济致富咸宁百姓

  主持人:咸宁发展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是吸引、留住人才。我们知道咸宁有个叫郑四来的人,是从打工仔成长为企业老板的,2002年在咸宁市政府的鼓励下回乡投资了1000多万元,而且在他的带动下,通城县经济有了蓬勃的发展,中宣部将他确定为时代的先锋,成为全国典型。有个网友  “楚天风”问咸宁能引导出多少个郑四来这样的人才?
  许克振:咸宁应该说这些年一边抓经济发展,一边抓人才培养,把出去的人才吸引回来,这些年各个县市区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咸安区把一些人送到沿海打工,一些青壮年出去创业、锻炼,积累资金后再回来,郑四来是典型之一,中宣部去年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表彰,在全国和咸宁产生了强烈反响。在他的带动下,通城回归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近年来有四十多个外出人员回来创业,回报家乡。通城的回归工业园,办得非常好。
  主持人:对咸宁回乡创业的人是不是有特殊优惠政策?
  许克振:政策和招商引资的政策一样,外商和内商一个样。在郑四来的带动下正在形成连锁效应。除了他之外,还有一大批大学生扎根农村创业,比如咸安的师智敏,他们放弃优厚的城市待遇,回到家乡创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了一方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我们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提供更好的环境,吸引有志于咸宁发展的青年俊才更多地回来。

龙头带动引领咸宁腾飞

  主持人:咸宁有个目标是在2011年咸宁的财力翻一番,网友对这个目标很感兴趣,你们提出的这个目标是不是切合实际,你们有什么依据?
  许克振:在本次党代会上,市委全会提出了一个发展目标,要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发展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我们有这种潜力来实现这个目标,近年来我们GDP每年增长连续三年超过12%。咸宁具备了吸纳接受沿海和国外产业转移的条件,因为咸宁的区位太好了,核心问题在于我们要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转变我们党员干部的作风,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只要这样,实现国民经济翻番,提高市级财政收入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现在就讲我们的市直这一块,一年的财政收入,我们自己可用的才1.38亿,加上国家的转移支付才2.5亿,我们想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们的财力达到5个亿,加上国家转移支付和地方财力的增长,我想这个目标不高,如果做得好还能超越这个目标。
  主持人:刚才许书记讲到咸宁以前发展不够是思想解放不够,刚才有个网友提到咸宁在武汉城市圈中怎么与武汉产业配套的?
  许克振:咸宁作为武汉城市圈城市之一,要利用我们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和资源环境优势,来吸纳武汉产业的转移。武汉作为特大城市,主要定位在高新科技产业。作为我们周边城市,定位在接收武汉产业转移,如食品、纺织、建材等,我们是有条件也是有基础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应该说是一个方面。还有我们的生态环境,山、水甚至空气,对武汉人是有吸引力的。我们要利用这种独特的区位,把咸宁打造成为武汉和周边城市来咸宁度假、娱乐、养生的目的地。和武汉做好差异化发展。第二要立足我们的自身特色,不能搞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的事情。做好武汉的卫星城市,建好湖北的南大门。

货物流通做活咸宁特色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咸宁的特色,我们知道咸宁的特产也是很丰富的。咸宁是全国著名的桂花之乡、茶叶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省委书记俞正声曾经提出将咸宁做成全国最大的苎麻产业基地,但也有网友提出咸宁虽然临近武汉,但缺少大规模批发市场,与武汉的流通不畅,成不了规模效应,你怎么看?
  许克振:咸宁的农业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原来提“四乡六业”,现在加上温泉之乡,就是“五乡”了。目前发展得比较好的是苎麻,在全国来说,我们摆在第三位。我们的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3万多吨,苎麻加工增值去年销售达到近40个亿,纺锭近40万。俞书记要求我们市委市政府将苎麻产业建设成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产业,我们正在引进优良品种,解决加工能力、污染问题和劳动强度问题,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讲到咸宁没有大市场配合大流通,我们承认这种现实。我们老百姓吃菜比武汉还贵,主要是我们周围没有大的蔬菜基地,我们吃菜主要从武汉贩运回去。我们也没有农副产品集散地,这已经引起我们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我们正在招商引资,今年动工兴建农产品流通市场,满足咸宁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这项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请网友放心。

农业旅游带动咸宁产业

  主持人:有个网友“甫拥”问道:农村山区在咸宁占有绝大的面积,旅游是不是咸宁最有潜力的产业,农业战略是否与旅游有关,旅游是不是咸宁的重点产业?
  许克振:咸宁是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七成。三农问题是我们关注的,必须做好的事业。没有农村的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咸宁的现代化。在加大农业资源开发的同时,我们发展旅游业,是致富农村的途径之一。但咸宁要发展,首先还是要靠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咸宁的小康和富裕。无工不富是真理。但是从咸宁实际出发,仅有工业不行。我们有很多旅游资源,我们有很多湖泊,很多岛屿,我们有九宫山,是一山藏两教的著名之山,佛道并存,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可以滑雪。每个县市区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发展是非常有基础的。我们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途径。根据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我们抓了40多个村。尊重人民的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改善人民居住、生产生活条件,修了3000多公里道路,建了二万多口沼气池,治理血吸虫病,推动合作医疗,这是我们的重点。

  主持人: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希望咸宁市委办公室能采取措施继续在网上回答网友问题。也希望许书记工作顺利,带领咸宁人民走向富裕。祝咸宁人民快乐!
  许克振:谢谢!

咸宁新闻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富婆作家“包养”落泊诗人
下一篇: 许克振作客荆楚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