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为了茶乡茶更香——咸宁市农科院茶叶科研之种植篇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4-10 23:47

  茶树种植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涵盖了品种繁育、栽培管理、茶树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咸宁市农科院作为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对茶园种植管理方面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特别是在茶园绿色防控、茶林间作模式、茶树良种繁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实施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绿色防控成样板

  在市农科院位于崇阳县白霓镇石山村的茶园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600亩茶树整齐划一地“镶嵌”在桂花、香樟之间。园内路旁竖着两米多高的风吸式杀虫灯,蹲下身细看,茶树丛中挂着小包小包的捕虫螨。“杀虫灯选用了能避天敌习性的光源、波长、波段,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对天敌相对安全。这些则是一种生物导弹,以茶园害虫为食……”指着这些绿色防控设施,茶叶专家程繁杨一一对记者介绍。

  2016年,市农科院承担了湖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减肥减药科研试验项目,由院长涂修亮亲自担任咸宁综合试验站站长,率领茶叶创新团队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推广。一年来,该团队分别在咸宁农科院崇阳茶叶基地、咸安逸思园生态茶园、赤壁赵李桥茶业生产基地建立了核心示范点,对减少茶园化肥、农药使用量并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园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的技术研究。通过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从而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茶农增产增收。

  截至目前,市农科院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防控效果较好的绿色防控模式,并在咸宁市大面积示范推广。该院茶叶绿色防控研究成果通过构建茶园绿色防控体系,在少量使用甚至不使用药剂防治的情况下,使市农科院崇阳茶叶基地所生产出的茶叶通过了欧盟464项标准的检测,达到出口欧盟标准。该项技术成果也成为了全省茶园绿色防控的示范样板。

  茶林间作显特色

  “这600亩茶园套种的桂花树有1万余棵。除了能创造经济效益,还起到了适当的遮阴效果,另一方面又促进了鸟类等害虫天敌的繁衍,使茶园虫害得到了有效抑制。茶叶的品质更好了,质量安全系数高了。”。去年8月26日,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减肥减药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时,涂修亮院长这样向来自全省各市、州的40余名茶叶专家介绍农科院示范基地的茶林间作模式。

  茶林间作技术通过在茶园中间作桂花树、红叶石楠、栾树等树种,形成人工复合生态茶园,从而起到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的目的。2016年,市农科院茶叶创新团队撰写了咸宁市地方标准《丘陵岗地茶林间作技术规程》,并在农科院崇阳基地进行了生态调控模式试验,吸引了省技术体系有关专家前来考察、参观。

  今年1月12日,该规程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标准所确定的内容科学合理,适用性强,能有效指导生产,该标准提出的茶林间作模式,能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对促进咸宁茶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从园地的选择与规划,到茶树种植、茶园管理、有害生物控制、低产茶园改造,都制订了标准的操作规程,可以指导全市茶农兴建标准化生态茶园。”涂修亮说,茶产业是我市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支柱,茶园基地则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快转变病虫害综合防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茶园,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将会使茶产业基础更加巩固。

  良种繁育上台阶

  茶树优良新品种选育以及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推广是农科院茶叶科研团队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无性系良种茶苗性状能更稳定遗传、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无性系后代性状一致,有利于茶园的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茶叶加工品质。

  岗位专家饶辉福选育的省级良种“鄂茶2号”和“鄂茶3号” 优良早茶品种,填补了当时我省优良早茶新品种的空白,并先后获得了省、市科技进步奖。多年以来,咸宁市芽旗香茶叶研究中心每年繁育良种茶苗2000余万株,为我市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今年,茶叶科研团队又引进了瑞香、黄玫瑰、金牡丹、白芽奇兰等一批高香型优良茶树品种,将在我市扩大示范推广,这些品种适合生产高香优质红、绿茶及青砖茶。

  我们相信,在咸宁这个历史悠久的茶叶之乡,有了农科院这支实力雄厚、工作踏实的茶叶科研队伍,随着他们的不断努力,一定会使咸宁茶乡茶更香!(香城都市报记者 陈婧)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干净 干事——郴州市治超先进经验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