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三抓一优” 推动跨越发展
核心阅读:今年以来,崇阳县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不移以第一力度抓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把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抓手,稳步推进“三抓一优”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一、紧扣“三量”抓投资。投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赢得投资,就赢得主动。崇阳县通过在做大总量、提升增量、盘活存量上下狠功夫,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1、做大投资总量。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一直是崇阳县经济发展的短板。今年以来,崇阳县把项目谋划作为实现换道跨越的首场硬仗来打,紧盯国家重大政策,对接省市规划实施,立足本地长远发展,狠抓项目策划储备,全县1399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库,总投资5880亿元;同时,集中力量做实项目前期,提高项目谋划“命中率”,罗家山风电场、昌华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等一批重点项目预计下半年可开工建设。
2、提升投资增量。通过出台乡村旅游开发、农业基地建设、电子商务、新能源开发、PPP项目等各领域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省外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开展金融助力发展活动,组织金融机构与企业、重点项目单位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指导企业“三板”上市融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上半年,全县民间投资完成36.66亿元,增长19.7%,占总投资比重53%。
3、盘活投资存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现有企业技改投资力度,通过“技改提升一批、招商嫁接一批、兼并重组一批、破产再造一批”的模式,积极推进园区“二次开发”,全县18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1.19亿元,中健、宇涛、昌华等1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扩能投资,完成投资11.8亿元;清理处置了金欣食品、日展织造等一批破产僵尸企业,引进兴中塑业、联创实业等进行嫁接再造,推动海洋钒业对海天钒业实行兼并重组。
二、紧扣“三率”抓项目。项目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关键要看实效好不好。崇阳县树立实效导向,围绕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投产达产率,全力推进招商项目快落地、重点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投产。
1、提高资金到位率。招商场面再大,签约项目再多,项目不落地、资金不到位就是一纸空文。崇阳县主动加强与意向投资者跟踪对接,始终用不厌其烦的耐心表达诚心,用一诺千金的诚心给予信心,专题研究重点项目落地推进过程中的难题,尽快让协议变成合同,合同变成项目。上半年,全县引进各类项目85个,符合市统计口径项目57个,合同引进资金212.4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1.3亿元,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71.3%。
2、提高项目开工率。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深入开展“项目开工月”活动,成立了大工业、大农业、大城建、大民生、大交通、幕阜山绿色产业带等6个项目联组,每个联组由县委常委牵头领衔,县级领导齐抓共管,重点推进全县153个、总投资401亿元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县文体中心、剑峰厨具等123个项目顺利开工,项目开工率达到80%。
3、提高投产达产率。切实做好在建项目的动态监管和跟踪服务工作,特别针对进度缓慢的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限时倒逼,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扫清障碍,确保在建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上半年,全县成飞科技钒氮合金生产线、中健智能漂白生产线、文昌印务扩建、宇涛二期扩建等22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投资总额9.2亿元。
三、紧扣“三化”抓招商。招商引资既是“一号工程”,也是“一把手工程”,是经济工作的指挥棒、红绿灯。崇阳县积极探索兵团化、专业化、精准化招商之路,高效推动资源变资本、资本变产业。
1、兵团化招商。当前,招商引资领域的竞争更趋白热化,传统的单靠招商部门单打独斗,显然已力不从心,也难有好收成,唯有举全县之力实行兵团化招商,才是解决难题的有效途径。崇阳县结合产业特色和发展重点成立6大领域招商兵团,12个乡镇和11家单位抽调骨干组建23个招商专班,县委书记、县长坚持每月外出招商,重要项目均亲自登门拜访洽谈,中船、武船、红牌、卓越和国骅等6家知名企业集团来崇洽谈投资,近期可全部签约。
2、专业化招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干好事、干成事、干大事。崇阳县从各部门抽调专业人才和外聘专家组成7支招商小分队,实行全脱产驻点招商,小分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其中6支长期驻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1支小分队围绕经济开发区企业,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推动追加投资,实施以商招商。上半年,招商小分队密集拜访重点企业188家,邀请87家企业来崇洽谈,累计签约项目19个。
3、精准化招商。新常态下,各地招商引资实践证明,盲目粗放、贪多求全只会增加招商的风险和成本,唯有精准招商、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招商的效率和效益。崇阳县在对县内优势资源和现有企业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建链、补链、拓链、强链”原则,实现6大板块精准招商。上半年,引进了海月无纺布、今燃厨卫电器等29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引进了柃蜜小镇、江南水镇等9个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电商方面成功引进阿里巴巴,开发我县农村电商市场;新能源开发、大型农业基地、城市建设与开发领域也呈现良好来势。
四、紧扣“三零”优环境。投资环境的好坏既影响项目、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也体现一个地方抓发展的诚意和决心。崇阳县通过实行准入零门槛、办理零延误、服务零距离等措施,在软环境上下硬功夫,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1、实行准入零门槛。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全面实施市场主体准入“零门槛”,大力推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准入制度成本;同时,积极探索订单、专利、企业股权质押和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互助担保形式开展融资,使全县市场主体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实行办事零延误。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提升行动”,以“办事快、服务好”为目标,实行窗口单位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执行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对涉企和项目审批手续,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相关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违纪违规行为,一律严格问责,坚决杜绝因履职不力影响项目快速落地和企业正常运营的事件发生。
3、实行服务零距离。继续深化现场办公制度,县长每月到开发区现场解决企业难题,各项目联组县级领导深入项目一线了解督促项目进展,深入工地现场为项目排忧解难;继续深化企业秘书制度,根据企业需求,设计服务菜单,实行一企一策,用足、用活、用好惠企政策,全力帮助企业搞好生产要素保障。(崇阳县政府)
编辑:Thierry
上一篇:
下一篇:
六院士同上一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