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秋冬农业综合开发 提升现代农业质量效益
嘉鱼县潘家湾镇蔬菜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嘉鱼县簰洲湾镇陈家坊村千亩绿色油菜高产高效示范片
全市秋冬农业开发现场
嘉鱼县簰洲湾镇东岭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地
立足“五新” 抓好“四区五建设” 坚决打赢秋冬农业开发攻坚战
省秋冬农业开发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以后,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科学分析分析秋冬农业生产形势,研究制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广泛动员,加大政策投入,全力推进秋冬农业开发相关工作,放大绿色生态优势,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咸宁特色产业增长极。
科学分析形势,高度重视秋冬农业开发工作
三春不如一秋忙,秋收秋种为明年。抓好秋冬农业开发,事在今秋、利在明夏,意义重大。
第一,秋冬农业开发是夺取明年农业丰收的首仗。要一环紧扣一环、一季接一季的抓好粮油和农业生产,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保持双低油菜的规模品质、改造精养鱼池、开展畜禽秋防等,为我市明年农业丰收奠定良好基础。第二,秋冬农业开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做“三农”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让农民的钱带子鼓起来,实现增收致富。要实现全年农民收入目标,必须向秋冬农业开发要效益,要增收。抓住当前城市居民返乡务农和农村“双创”新机遇,为农业注入资金、科技、人才,带来市场和信息,增加就业机会,推进节本增效、提质增效等实用技术和高效模式应用,搞活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第三,秋冬农业开发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时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主线,其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需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秋冬季节正是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民培训等落实改革举措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加快推进,确保改革取得进展,获得成效。
立足“五新”,切实抓好秋冬农业开发工作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跳出“秋冬”、看“全年”、看“明年”,立足“五新”促发展。
第一,筑牢农业新理念。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加快树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主要是“优、绿、新”。一是农产品要优。二是生产方式要绿。三是产业体系要新。第二,发展农业新经济。发展农业新经济,主要方向就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的全产业升级、全链条升级。打造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集群,发展“农业+”,“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健康”“农业+互联网”。第三,增强农业新动能。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第四,拓展农业新视野。抓秋冬农业生产,一定要有更开阔的视野,调动一切有利的资源要素,抓全局、抓系统、抓合力。一是要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二是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三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四是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步伐。五是稳妥推进农业PPP项目落地。六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七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第五,推广农业新模式。一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二是农牧循环生产模式。三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加强组织领导,打好秋冬农业开发攻坚战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务必把秋冬农业开发当成当前硬任务来抓。要做到“四个强化”。第一,强化组织领导秋冬农业开发工作好不好,关键在于组织领导,在于行政推动。各级政府要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方案,全面部署,建立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任务到田,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第二强化工作举措。要抢种,抢调,抢建,抢保,抢督,确保秋冬农业开发有规模,有气势,有市场,有效益。第三,强化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提供资金、物资、服务、信息等各种资源为秋冬农业开发保驾护航。第四,强化政策落实。要用好强农惠农资金,加强涉农专项资金整合,集中力量,将资金投入到秋冬农业开发基础建设和结构调整等关键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强农惠农资金不缩水、不走样。
全市2017年度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种养殖结构调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为载体,围绕全省“北麦南油城郊菜”战略布局,全力抓好“四区五建设”,提升产业扶贫造血功能。
目标任务
全市秋冬播规划总面积226万亩(油菜105万亩,蔬菜69万亩,夏粮面积33万亩,绿肥青饲料19万亩)。新建茶园2.6万亩,改造茶园2.6万亩。新建水果基地1.2万亩,改造1.8万亩。发展中药材0.9万亩。推进绿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融合发展,推广“龙头+基地+贫困户”模式,每县建10个500亩以上各具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培育40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创办各类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27.7万亩,其中补建高标准农田12.31万亩。完成精准灭荒16万亩,其中完成油茶造林6.5万亩,新造楠竹示范基地3万亩。完成524处水毁工程的恢复和重建。
1、着力建设油菜产业功能区。一是建设油菜休闲旅游观光带。沿咸安区马桥镇、大幕乡、高桥镇、双溪桥镇、贺胜桥镇、汀泗桥镇、桂花镇,通城县关刀镇、塘湖镇等乡镇公路沿线种满种足,扮靓赤壁市赤壁镇、柳山湖镇旅游快速通道及通山县大畈镇、黄沙铺镇核电公路沿线两侧,实现点、线、面完全融合,形成遍地油菜花海的“七彩油菜”美丽景观。二是建设饲料油菜基地。依托幕阜山片区快速发展的食草畜牧业,推进油改饲种植示范,分别在通山县九宫山镇、闯王镇、黄沙铺镇,通城县沙堆镇、麦市镇示范种植1万亩。三是建设万亩绿肥油菜有机质功能提升区。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沿线,推广种植绿肥油菜,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解决蜜蜂产业扶贫项目蜜源短缺难题,面积5万亩。四是建设双低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大力推广油菜绿色高效345新技术模式。咸安区35万亩,核心示范区双溪桥镇、汀泗桥镇各2万亩,马桥镇、贺胜桥镇各1万亩;赤壁市25万亩,核心示范区赤壁镇2万亩;崇阳县8万亩,核心示范区石城镇、天城镇各1万亩。通城县8万亩,核心示范区大坪乡、四庄乡、塘湖镇各1万亩。通山县5万亩,核心示范区通羊镇、大畈镇、黄沙铺镇各1万亩。
2、着力打造30万亩蔬菜绿色高效示范区。依托农业部蔬菜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大力推广减肥减药、绿色防控、新品种应用示范。重点建设嘉鱼县、赤壁市“绿色蔬菜高效示范区”,咸安区城郊蔬菜基地。其中,嘉鱼县新街镇、潘家湾镇、渡普镇、鱼岳镇各办万亩核心区。赤壁市柳山湖镇、赤壁镇、蒲圻办事处、赤马港办事处、咸安区双溪桥镇、高新区横沟桥镇各办0.5万亩核心区。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沿线打造蔬菜观光休闲采摘区,其中:通城县3个,崇阳县5个,通山县5个。
3、着力打造特种绿茶、中药材、精品水果暨青砖茶产业优势区。赤壁市重点建设万亩茶园农旅结合示范区,以茶庵岭镇、新店镇、赵李桥镇万亩茶园和龙佑温泉为基础,打造茶马古道文化、汤茶康养度假区。扩大神山镇、官塘驿镇优质高标准猕猴生产基地规模,新增1000亩,推广黄金果”和“精灵果1号”等8个品种。崇阳县重点打造肖岭乡、沙坪镇、石城镇、白霓镇4个5000亩生态茶园示范片区,推广种植安吉白茶、黄金芽等珍稀茶种,建设集种茶、采茶、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城县重点建设中药材特色产业基地,以药姑山为核心,覆盖塘湖镇、石南镇、大坪乡等11个乡镇,推广种植黄精、白芨、白术等多年生药材,艾蒿、射干、贝母、菊花等一年生草本药材,面积5000亩。通山县重点建设大畈镇精品枇杷种植区,推广大五星、太城4号、早钟6号等优良品种,面积2000亩。
4、着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因地制宜,重点推广稻虾共作、稻虾轮作、虾莲轮作、虾莲共作等多种小龙虾生态养殖模式。依托农业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支持,力争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赤壁市赤壁镇、官塘驿镇、车埠镇建核心基地各2万亩;咸安区向阳湖镇核心基地1万亩;嘉鱼县渡普镇、陆溪镇、潘湾镇核心基地各1万亩;通城县关刀镇核心基地0.5万亩。
5、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围绕千亿农产品加工工程,大力推进茶叶、水果、蔬菜、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一批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原料基地。重点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咸安区高桥镇萝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咸安区双溪桥镇苕叶尖蔬菜产业基地、咸安区贺胜桥镇牡丹玫瑰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赤壁市余家桥乡杨梅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嘉鱼县官桥镇生态循环示范基地、通城县大坪乡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通城县五里镇油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崇阳县白霓镇雷竹产业示范基地、崇阳县金塘镇柃蜜产业扶贫基地、通山县大畈镇枇杷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通山县杨芳林乡瓜蒌产业示范基地。以点促面,示范带动1800户,5300人打工就业增收8000万元。
6、着力加强湖库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对西凉湖、斧头湖等湖库水域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禁围、禁投、禁垦。实施湖区水域范围内水产养殖、违规建设项目零污染整治,取缔辖区内水产养殖、违规建设项目。全面规范水域内(围堤院内)水产养殖行为。
7、着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发改委、财政、国土、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协作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争取社会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不断提升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8、着力实施精准灭荒工程建设。围绕精准灭荒为中心工作,全力以赴,加大投入,加强技术指导和营造林质量督办。采取分类施策、科学造林、挂图作战。实行动态化管理,绿化一块、验收一块,核减一块,不达目标,人员不撤,任务不撤。全市2018年要完成精准灭荒16万亩,其中完成油茶造林6.5万亩,新造楠竹示范基地3万亩。
9、着力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冬修水利工程2689处,完成土石方1494.04万立方米。完成全市524处水毁工程的修复任务。完成45座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实施3处大中型水闸更新改造工程,开展陆水、淦水、长港河、黄沙河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开展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新增供水人口14.65万人。切实完成5个中央财政支持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及4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嘉鱼 四个着力抓开发 四个强化搞建设
坚持“四个着力”,全力推进秋冬农业开发工作。
今年,该县本着“因地制宜、市场导向、应种尽种、种养结合、优化结构、优化供给、彰显特色”的原则,全面推进秋冬农业开发工作。全县规划秋冬农业开发总面积50万亩,比去年扩大2万亩。
着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彰显秋冬农业开发特色。在优化蔬菜生产上,重点发展“秋延后、冬覆盖、春提早”大棚设施蔬菜。在调优积夏粮夏油生产上,适度扩大油菜和豌蚕豆、马铃薯播种面积。在优化林果经济作物上,引导丘陵地区发展名优果园和庭院果树经济。
着力创办示范样板,打造秋冬农业开发亮点。集中精力重点创办和打造陆溪镇镇官州油菜播种示范片、高铁镇白果树油菜播种示范片、鱼岳镇陆码头大棚藜蒿示范片等10个秋冬农业开发县级示范样板点。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创新秋冬农业开发模式。紧紧围绕“三创一建”,即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开展国家级蔬菜绿色高产高效整县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和县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着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丰富秋冬农业开发内涵。坚持把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贯穿于秋冬农业开发始终,积极引导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农超、农校、农企、农社等形式的产销对接,并建立原料供应生产基地,以此拉动全县秋冬农业开发。
坚持“四个强化”,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立机制,把责任明确到每个部门。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办公会,传达贯彻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会议精神,积极落实主体责任。
2、强化科学布局,定位子,把高标准农田规划做实。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作用,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科学布局,编制出了《嘉鱼县2016年-2020年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和五个年度实施方案。
3、强化资金整合,建池子,把整合每一分钱都用活。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度“数好票子”。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4、强化监督管理,提效率,把控质量关做好民心事。我县坚持高质量要求,制度化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的各项政策,真正达到了亮点长处大家学,问题不足互相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预期效果。
咸安 围绕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秋冬农业开发
入秋以来,咸安区进一步巩固油菜生产大县、蔬菜生产重点县地位,擦亮“香”字招牌,为“打造百公里金花长廊,扮靓四月香城泉都”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区秋冬播油菜、蔬菜、粮食面积44.25万亩,完成计划播种面积的81.9%。
突出“三个早”,掀起秋播热潮。一是早谋划。继续打造“百公里油菜观光经济带”,及早谋划打造马桥、大幕等“五大”以油菜产业为支撑的农业田园综合体。二是早动员。印发了关于秋冬播生产文件,召开了全区秋冬农业开发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2万份,刷制宣传标语6000多条。三是早行动。各乡镇办场迅速行动,通过政策扶持、包保负责、示范引导、等形式,推动了秋播工作全面铺开。
着力“三重点”,提升生产效益。一是着力抓茶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壮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品牌,实施龙头企业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对接。大力发展咸安砖茶“生甡川”、“三山川”加工园区的建设,推动我区的茶叶产业提质增效。突出打造茶产业“一村一品”亮点工程,着力推动10个茶叶村的建设。二是着力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围绕菜蓝子工程,建设设施蔬菜、城郊精细菜等四大生产基地,新增蔬菜面积1万亩。打造“杨堡辣椒“、“白水畈萝卜”农业示范区。三是着力抓好科技秋播。统一采购双低优质油菜种子,免费提供给全区农户,确保油菜“双低”品种种植全覆盖。大力推行油菜机耕直播,先后创办连片机械直播样板片和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
坚持“三联动”,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坚持政策促动。采取统一购种、农机补贴、肥料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全区油菜生产。二是坚持示范带动。区四大家领导带头兴办秋冬播示范片,面积5万多亩。三是坚持大户拉动。通过“以奖代补”支持和鼓励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开展季节性土地流转,参与秋冬播生产。
确保“三到位”,狠抓责任落实。一是领导包保到位。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专班长期抓”的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二是部门服务到位。形成“上联部门、下接农户、分工明确、务实高效”的服务链条。三是督办检查到位。由“两办”牵头组建了秋冬播生产检查督办组,定期督办检查通报秋冬播生产进展情况。
崇阳 建设务求高标准 项目突出高效益
2016年,我们高规部署,高标建设,打造农业亮点工程,顺利完成省市分配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效益。
强化项目投入。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班,实行“一周一会商、半月一督查、一月一专题例会”工作机制,全力驱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项目资金整合一点、财政预算一点、社会资本投入一点的办法,整合项目资金4634万元,吸纳三特公司资金3000万元;列支县财政预算2300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166万元,确保资金足额到位。
完善项目流程。一是统一规划设计。聘请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反复征求意见,形成《崇阳县201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二是统一招标投标。按照招投标法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选定19家中标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是统一资金拨付。按照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四是统一上图入库。将5.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录入监测监管系统,确保建成后及时上图入库。
明确项目责任。认真落实项目单位、实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责任。采取项目单位交叉监督管理的方式,落实责任主体,协调项目建设、施工、设计及监理各单位之间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到项目区检查、督导,全面掌握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由于各负其位,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未出现安全生产等责任事故,未出现违纪违规等问题。
注重项目效益。设立资金专户,规范报账程序,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专款专用。认真执行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专管员制,确保每一处工程建成精品工程。制定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办法,明确管护责任人的责、权、利,将管护落到实处。坚持与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旅游、现代化农业发展相结合,打造“三区三园一体”。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明显提升,农民年均纯收入明显增加。
编辑:Thierry
上一篇:
下一篇:
【十九大回声|网民说】中国的自信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