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坚冰,在这里融化——探访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咸宁经验”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8-06-26 08:22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统 通讯员 魏小俊

  

  5月底,在咸安区中心戒毒社区的一次社戒社康人员家属会上,家属纷纷发言,提到吸毒家人自参加社区康复以来的可喜变化时,无不激动落泪。

  如何让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过上正常的生活,既是戒毒康复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事关社会安定的一件民生大事。

  帮扶一个对象,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平安整个社会。

  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超乎寻常的过硬措施,推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提档升级,探索出“建在乡镇、管在中心、帮在社区、控在网格”的咸宁模式。

  这是一串凝聚着汗水与心血的数字:咸宁市新增禁毒专项经费1545万,配备禁毒专职干部人员116人,专兼职网格员、信息员1981人,共建成中心戒毒社区40个、戒毒工作站390个,3000余名吸毒人员通过关爱、矫正、培训、就业回归社会。

  

  

  ▲慰问吸毒人员家属

  

  高位谋划 推进禁毒社会化

  

  1月15日,咸安区凤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负责人老刘接到了一条来自区网格化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的提示信息:强戒人员张某将于3天后从市强戒所出所回归,请准时接收。

  根据市强戒所对张某作出的毒瘾戒断评估诊断结果,咸安区公安分局作出责令张某接受社区康复3年的决定。

  1月18日上午8时30分,老刘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小李、网格员小陈和社区禁毒志愿者小黄来到市强戒所将张某接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签订社区康复协议,进行首次谈话。

  “首先祝贺你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工作站根据你的家庭情况和申请,已为你先期安排了一个洗车服务工作,同时要求你在社区康复期间要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康复)协议,遵守社区戒毒(康复)的有关规定,定期接受吸毒尿检。”凤凰社区负责人老刘还承诺帮助张某参加电工技能免费培训。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始终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作为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推进、抓落实。

  市委书记丁小强、市长王远鹤6次听取汇报,3次亲自主持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禁毒工作,要求夯实基层基础,全面铺开社戒社康,把吸毒人员逐步纳入社区管理,引导和帮助他们重拾生活、融入社会。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禁毒委主任吴晖先后10多次专题调研,深入社区视察戒毒康复工作进展情况,慰问基层工作人员,并多次就扎实推进戒毒康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长胡甲文多次召开会议,具体部署推进。各县市区把毒品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立足本地实际,加大协调、指导、督促力度,建立健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各项保障体系,强力推进工作落实落地。

  

  政策合力 保障“阳光普照”

  

  社区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社区管理正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谈到禁毒,人们在第一时间往往会联想到政府特别是公安等执法单位。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在这样的定位格局和条件背景下搞社区禁毒,社区委员会能管吗?敢管吗?管用吗?也许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质疑。

  “吸毒的人并不可怕,甚至有的还很可怜。” 咸安区凤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负责人老刘说的这句话是他从事社区禁毒工作的感悟。他说,毒品是社会的毒瘤,这点毋庸置疑。吸毒引发的抢劫偷盗案件频发,致使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事例数不胜数。但是吸毒人员并不都是病入膏肓无可救药的,并不都是死心塌地不思悔改的。他们有的是抱着好奇心,尝试后误入歧途的;有的是讲究哥儿们义气,和“朋友”一起混着开始吸食的。绝大多数人在吸毒之前压根不知道毒品的危害,只是觉得好玩,看着别人吸食“前卫、神奇”而盲从……让大家知道毒品是什么,危害是什么,这是做好社区禁毒的前提。

  抵制毒品,预防更重要,宣传教育则要先行。 一场通俗易懂的文艺演出、一次形式新颖的宣教活动、一次感化教育之行……

  一场轰轰烈烈的、没有硝烟的禁毒仗在社区全面打响!

  与此同时,我市整合社区民警,专职干部、禁毒社工、网格员和志愿者五支力量进格:社区民警抓查处,开展吸毒人员检查、登记和查处;禁毒专职干部抓督导,对网格员进行禁毒工作考核。禁毒社工抓管理,督促网格员定期开展工作;网格员抓管控,开展对吸毒人员信息采集、定期尿检、定期走访、心理辅导、综合评估等;志愿者抓宣传,开展禁毒教育、法制宣传、传播戒毒康复理念,争取戒毒人员及家庭成员、社区群众对戒毒康复工作理解、支持。

  据统计,全市禁毒工作群众知晓率、学生知晓率均达92%以上,部门参与率100%。

  

  爱心如潮 清除歧视篱笆

  

  社区禁毒,就是利用社区资源,对居住在社区的吸毒人员进行管理、教育、帮助和转化,达到吸毒人员戒毒、全社区禁毒的工作目的。

  我市各个社区为每名戒毒人员和康复人员都建立了专门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社区采取每日联系、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每周见面、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定期尿检、判断他们的健康状况的管理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管得住、管得好的效果。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4987人全部录入,录入率达100%,吸毒人员家属见面率达90%,吸毒人员通讯号码采集率达80%,吸毒人员建档率达98%。

  为吸毒人员找到回归的路,减存量、控增量,是毒品治理的根本途径。我市始终倡导并践行把吸毒人员当“亲人”的理念,用包容赢得信任、用爱心唤醒良知、用就业点燃希望。

  吸毒人员胡某,吸毒史长达10年左右,购买毒品累计花费数百万元,原本富裕的家庭也被折腾一空,忧心忡忡的老母亲日常出门见到左邻右舍都抬不起头。

  从强制戒毒所回到家中后,社区将其纳入社区康复范畴,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多番上门做工作,拉家常,帮助做家务……起初带着抵触情绪的胡某和母亲都被感动,并主动接受社区康复管理。

  据悉,胡某已经累计三年尿检呈阴性,并购置了货车跑物流,月收入万元以上。老母亲现在每天出门都是乐呵呵的,也喜欢和邻居们谈论儿子的变化。浪子回头金不换,多年与胡某不亲近的女儿,也第一次开口喊了他“爸爸”。

  我市主动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将首批8个中心戒毒社区定点为研学基地,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对吸毒人员一对一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治疗,使一大批吸毒人员战胜了毒瘾,重拾了信心,融入了家庭、回归了社会。咸安凤凰社区吸毒人员许某因吸毒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自卑自闭导致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信心。网格员彭红多次跟其沟通,帮其打开心结,请心理咨询专家李董平三次上门会诊,实施四个疗程的精心矫正后,使他重振精神,又及时联系物业从事保安,引导其自食其力,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多年来,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帮教暖心工程,真情化丝雨,甘露润人心。

  

  就业助力 精准帮扶获新生

  

  社区的根本职能是服务。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暖心的人性化、感化式服务,是社区一以贯之的做法。对于家庭确实困难的戒毒人员,社区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家庭临时救助,主动帮他们寻找就业岗位。

  今年47岁的古某,曾经在上海拥有千万资产的公司,1996年因沾染毒品,4次被上海公安机关强戒,陷入了吸毒—戒毒—再吸—再戒的怪圈。2015年初,古某回到老家咸安后,几次想自杀,悲观至极。凤凰社区戒毒工作站网格员范江桥主动上门找到他,帮其申请了民政临时救助,落实了低保,安排了就业,使古某找回了信心,从此告别了毒品,回归了社会。古某说:如果不是社区接纳我、帮助我,可能我已暴尸街头。目前,古某也成长为一名禁毒社工。

  咸安区永安办事处中心戒毒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殷桂芳告诉记者,该中心戒毒社区自2015年10月成立以来,始终按照“三帮扶一管控”的工作要求,狠抓戒毒康复工作,即通过成立由专职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禁毒专干、家属及志愿者组成的帮教小组,为戒毒人员提供心理疏导与帮扶救助服务,帮助提高就业技能,帮助落实生活困难救助,并通过“一周一见面、一月一尿检、一季一汇报、半年一评估”的常态化管理模式,对社区戒毒人员按网格化管理要求,严格属地管理,严格跟踪管控,严防失控脱管。

  统计显示,仅2017年来,该中心戒毒社区就先后帮助60名成功戒毒人员实现就业,就业安置率达90%;帮助35名生活确实困难的戒毒康复人员,成功申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公租房、大病救助、小额贷款等,对涉毒人员的管控率居全市第一。

  为了消除吸毒人员戒备心理,化解社戒社康找人难、见面难、沟通难等问题,不少网格员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想方设法、不离不弃,在不断的坚持和无私的奉献中,最终打动了吸毒人员,终于使其迷途知返,回归社会。

  通城雁塔社区吸毒人员张某从强戒所回来后,起初抵触情绪很大、精神状况很差,拒绝接受康复。网格员黄玲俐7次上门都被拒之门外,但是黄玲俐仔细分析了张某的心态,认为还有希望,没有放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黄玲俐第8次上门时,张某终于被感动,主动到社区接受康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还安排在湖北瀛通电子有限公司就业,至今未复吸。

  像这样帮扶关爱吸毒人员的温情故事在我市屡见不鲜。

  通过“香城义工 红色情怀”、“主题党日+禁毒”等系列活动,发动社区民警、禁毒专干、网格员、社工、家属为吸毒人员贡献智慧、奉献爱心。去年以来,我市社区累计帮扶救助1000余人次,落实低保256人,临时救助312人,法律援助543人。

  用真心待人,以真情感人,彻底打消涉毒人员的戒备心理,赢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主动配合帮社区网格员开展工作。

  

  后记:众志成城护净土,网格管控聚合力。随着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深入推进,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我市将进一步借力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完善毒品社区治理新模式,使每一位吸毒人员感受到来自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温暖,保持戒毒操守,重塑健康人生,实现“帮扶一个对象,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平安整个社会”目标。

编辑: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是谁开启万里茶道的辉煌?羊楼洞茶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