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走进博物馆 了解家乡历史感受民俗文化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大平 毛亚轩
昨日,香城都市报小记者团走进市博物馆,看文物、学民俗、听讲解,了解家乡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以及咸宁地方民俗文化。现场有奖竞答、席地作画,精彩的互动让活动高潮迭起。
[民俗文化震撼小记者]
“出土文物证明,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息和繁衍。”走进市博物馆一楼文物厅,讲解员的开场白,立即吸引了小记者。小记者们参观了根据新石器时期遗址——尧家林遗址复原的原始人场景。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种类较多,这些工具的名称让小记者称奇。
大熊猫头骨化石、崇阳铜鼓、赤壁古战场出土的弩机、通山周代遗址发现的西周大甬钟、赤壁出土的铜锣,看着这些从自己生长的土地上挖掘出土的文物,小记者们对先人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如果说文物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那么历史名人就是咸宁现代社会发展的名片。连中三元的宋朝人冯京;发明厘金的清朝人雷以諴;出生在崇阳的法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王世杰;红色理论家钱亦石;唐代的书法大家李邕等。每一个人也都拥有卓越的成就,这些傲人的成就让小记者对家乡的自豪感陡然而生。“这些名人给我们咸宁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小学生,以他们为豪,更以他们为榜样。”小记者高乐成的概括赢得大家同感。
[现场考试紧张有序]
参观了市博物馆的文物,还要学习相关知识。三楼环厅休息区,摆放了咸宁古民居保护的图文展,小记者们要通过观看图文展找答案,参与有奖竞答。
“鄂南古民居不仅数量众多,且品类齐全,按功能可分为哪些?”“《咸宁市古民居保护条例》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颁布,何时起施行?” 普通市民对这些问题都很陌生,何况小记者。只见大家拿到试题立即跑到展板前搜寻,长篇文字介绍看着有点费劲,但还是要对着题目逐字逐句找答案。“你是A卷吗?第一题答案在这边。”答题的间隙,小记者们不忘交流答案出处。虽然可以自由交流,但大家都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宁愿自己找答案,也不随意抄袭他人。
试卷题量不多,很多小记者早早地交卷了。“老师,让我看看,第三题选哪个答案。”已提交试卷的小记者仍要核对答案,小心翼翼,就怕一个粗心错失一份“大奖”。“凭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品才有意思。”张扬交卷了也不忘核对答案。
有奖竞答的奖品虽小,但它是对大家努力结果的肯定,小记者们努力争取、积极认真的态度让工作人员称赞不已。
[席地作画其乐无穷]
“请大家围成圈,马上开始画画。”讲解员一声令下,小记者们迅速找准位置,席地而坐,开始作画。
彩铅、彩笔、蜡笔、钢笔……各种作画工具让人应接不暇。趴着、侧躺着,小记者各种姿势,只为以最舒适的姿势作画,优美的画姿早已被抛之脑后。“我先画底稿,再上色。”小记者金慧妍用铅笔认真的构图,设计了一个外形对称的“博物馆”。
随着距离活动结束的时间越来越近,家长们陆续到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小记者们作画。有的家长蹑手蹑脚躲在孩子身后,默默地欣赏;有的家长走到画前,提醒叮嘱。
“看了我的画,你不能笑话我。”画画现场,小记者黄超仪画出了自己心仪的几样文物。古老的编钟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青花瓷器也被她勾勒出美妙的花纹。看着一旁队友们认真作画的样子,黄超仪担心自己的作品无法获奖而忧心忡忡,得到工作人员的鼓励之后,也鼓起勇气提交了作品。“这些都是我印象比较深的文物,我也特别喜欢。”黄超仪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了对博物馆的印象。
花絮 现场报名“小小讲解员”
“我要报名‘小小讲解员’”昨日参观市博物馆活动临近尾声,小记者黄超仪兴致勃勃的找工作人员要来报名表。
市博物馆发出招募“小小讲解员”通知后,黄超仪就持续关注,听闻香报小记者有优先报名的特权,黄超仪在参观活动结束后直奔咨询处填表报名。她的想法也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支持。
“小朋友在暑期应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表达沟通能力。”黄超仪家长表示,寓教于乐的方式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丰富了孩子们的体验。
扫描关注“香报小记者”公众号
编辑:Thi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