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唱渔歌献给党,科技兴渔振家邦。时今渔民多幸福,丰收全靠党指航……”听到远远飘来父亲哼唱的渔歌,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村民程建明停下手里的活儿,走出门去。歌声在粼粼水波和渺渺水汽上荡了几荡,平添了几分空灵。
程建明是咸宁供电公司拍摄的微电影《渔光曲》的主人公。影片讲述了居住在富水湖畔的程建明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最开始,程建明的爷爷通过传统方式捕鱼;“村村通电”后,程建明的爸爸在船头装上了探照灯,借助鱼类的趋光性捕鱼;退渔还湖政策实施后,程建明承包了渔场,开始发展电气化数字智慧生态养鱼……
12月12日,《渔光曲》在2023年品牌创新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总决赛中获得微电影类一等奖。近日,记者走近微电影《渔光曲》创作团队,挖掘电力扶贫渔家幸福曲“唱响”全国背后的感人故事……
8年跟踪采访,讲述三代渔民变迁
在程建明的家乡通山县,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富水大坝。大坝将上游来水截断,形成富水水库,亦称富水湖。曾经,通山县常年暴雨,山洪泛滥,“十年九淹”是常态。为了防洪蓄水,1958年8月,富水水库开工建设。水库建设涉及6万移民。程建明的爷爷程声权带着一家10口人,从洲地村搬到白泥村。由于白泥村土质不适宜开垦种粮,程声权很快学会了划船、织网、捕鱼。
2015年,白泥村被列为通山县供电公司对口帮扶村。咸宁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团队前往白泥村采访时,搭乘了程建明的渔船。在船上,他们听程建明讲起自家的故事:“小时候,爷爷在湖上捕捞鱼虾,早上四点多出门,晚上十一二点到家。吃不完的鱼晒干攒起来,挑出去换米、面、红薯。每年腊月,家里都要借粮过年……1995年,村里通了电,我父亲在船头装了盏探照灯,成群的鱼虾被灯光吸引过来,一晚上我们就能捕到上百斤鱼虾,家里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程建明讲的故事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他们采访了当地几代电工和四十多位村民,整理了万余字的采访手记,撰写了长篇通讯《穿越岁月的移民》。那以后,白泥村便成了融媒体中心团队的牵挂。程建明的微信朋友圈也成了大家了解这个小渔村变化的窗口。
2017年,国家实施退渔还湖政策。程建明抓住机遇,在大畈镇承包了160亩土地建设渔场。2018年,程建明的渔场建设完成,养殖鲈鱼、翘嘴红鲌、鲫鱼等。2020年,渔场引进高密度循环水智慧养殖系统,发展电气化数字智慧生态养鱼产业,年产值200万元。
8次入村采风,渔歌串起三段故事
今年3月,咸宁供电公司决定创作一部反映供电企业服务乡村振兴主题的微电影,并成立了微电影主创团队。大家第一时间想起了程建明家的故事。三代渔民的奋斗史,折射出一部电力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历史。这与微电影的主题十分契合。
然而,从故事素材到电影创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通过查找资料、头脑风暴,主创团队思路渐渐清晰,很快完成了剧本初稿。剧本由“富水渔家”“心中有光”“幸福之曲”三个篇章组成。三个篇章分别代表三个年代,讲述程建明一家三代的故事。三个篇章名中的“渔”“光”“曲”三个字组成微电影的名字《渔光曲》。
但如何让整个故事显得更有新意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创团队成员谌胜蓝八次前往白泥村,从采风中获取灵感。
灵感果然在现场。“泛舟湖上时,我耳边突然传来渔歌声。我觉得渔歌这个切入点非常新颖,就立刻和同事们讨论,决定用三段具有地方特色的富水渔歌串起三个故事。”谌胜蓝说。
思路理顺后,主创团队在通山县遍寻渔歌高手,在他们的帮助下根据本地经典渔歌的曲调重新填词,创作了三段代表着三代渔民生活的渔歌,用它们串起了三段故事。
30稿打磨剧本,精益求精唱响全国
剧本创作思路得来不易,拍摄过程也异常艰辛。6月2日,微电影在白泥村正式开拍。为了体现第一代渔民夜以继日捕鱼的场景,拍摄渔民在深夜和黎明捕鱼的镜头,主创团队干脆住进了富水水库库区。夏天的库区十分潮热。大家汗流浃背地穿梭在荆棘丛中,试图找到最佳取景点,所有人的身上都是大大小小的伤口。
在拍摄1995年咸宁实现“村村通电”的场景时,白泥村村民踊跃报名参演。“这是在讲我们白泥村的故事,肯定要积极配合。”“阿姨,我会上电影吗?电影拍好了能不能发给我留作纪念?”“我家里闲置的旧木船可以拖出来给你们当道具。”
夏夜的摄影灯光吸引来无数的蚊虫。主创团队和演员们的手臂和小腿被叮咬得到处是包。“湖边的蚊子毒得很,我们回到住处,点了蚊香还是被咬得睡不着。白天工作量大,晚上又睡眠不足,人人都顶着黑眼圈。拍完电影后回到家,全身的骨头像是要散架了一样。”主创团队成员谭慧笑着说。
打磨剧本30余稿、连续拍摄4天4夜、视频后期修改50余版……6月20日,微电影《渔光曲》制作完成,正式上线。12月12日,《渔光曲》在2023年品牌创新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总决赛中获得微电影类一等奖。
“8年的跟踪采访,8年的故事积累,8年的情感沉淀,让我们最终创作出这部微电影。从一张网、一条船,到一盏灯、一船鱼,再到循环水电气化养鱼,白泥村的村民们奏响了新时代的‘渔光曲’。”谌胜蓝说。
记者 刘玉关 特约记者 夏韵星 通讯员 杜嘉怡 许丽霞
编辑:hu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