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幸福敲门时--看崇阳“幸福工程”带来新气象
在崇阳,有20945名贫困母亲。多渠道筹措资金,政府贴息、无偿帮扶贫困母亲发展经济。这项“幸福工程”的启动,让一批贫困母亲开始走进春天里。
“脑子活了 ,生活才能火起来!” 周美娥说,“幸福工程”重树了她对幸福的憧憬。
24日 ,在港口乡北山村周美娥家,床头柜上摞着一沓农技读本,书中勾画得满满当当,足见读者的用心。
以往每到晚上,周美娥都会吆喝几个姐妹去搓牌;现在,技术读本成了她的“夜宵”,每天晚上都要看上一阵子再睡觉。
群山环绕,既偏且穷,是过去北山村人的自嘲。山区田地少,野猪猖獗,村民又不懂技术,一遇到灾害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幸福工程”实施后,县乡计生部门利用农闲时间,邀请农技专家开办夜校讲堂,定期到各村轮回讲授农业种养技术,发放技术读本。
夜校吸引了不少村民参与。周美娥每晚拉上丈夫,一起到村委会听课。“上夜校那段时间,是我结婚后最充实、最有热情的日子。” 周美娥脸上掠过惊喜,掌握了技术,视野也开阔了,说话做事更有底气。
“脑子活了 ,生活才能火起来!” 乡里推广吊瓜种植时,周美娥一口气承包了10亩地尝试吊瓜种植。作为计生母亲,周美娥期待有更多开阔视野、学习技术的机会。
“经济翻身了,生活才有幸福感!” 汪丁萍说,“幸福工程”让她鼓起了美好生活的风帆。
24日,在港口乡横岭村田埂上看到汪丁萍时,她正和丈夫在吊瓜基地松土,为育苗种植做准备。初步预算,这25亩吊瓜收益可达20万元。
此前,一家人靠着7亩田地和做小工维持生计,收入不高,还不能好好地照顾家庭。2013年,港口乡计生协主动上门做工作,引导她发展吊瓜种植。
试种吊瓜一年,收入相当可观。汪丁萍尝到了甜头,准备将4亩吊瓜扩大到25亩,但是既没有那么多钱,也没有那么多地。
乡计生协再次伸出援手,给予她2万元“幸福工程”专项资金,帮助流转了20亩田地,还送去了新品种种苗。
不久前,汪丁萍家还买了农用车,她说:“经济翻身了,生活才有幸福感。劳动之余,还能精心照顾孩子,这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汪丁萍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吊瓜种植合作社,种植队伍越来越大。
“健康有保障,幸福感才持久!” 娄光荣说,“幸福工程”赋予了她健康的身体。
一组数据体现着崇阳县给贫困母亲开出的“健康保单”:免费为群众体检2000人次,普查妇科病1180人次,免费发放药具288件,举办培训班2期280人次……
为给贫困母亲作健康指导,该县定期组织县计生服务站技术骨干,利用流动服务车深入各村,开展“幸福工程”义诊服务。
天城镇贫困母亲娄光荣说:“健康有保障,幸福感才持久。之前身体不好,干什么都没劲;如今身体好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天城镇贫困母亲刘淑琴说,在乡计生协一对一的帮扶下,自己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实施订单式种植,生活好多了;加上定期体检,健康也有保障了。
港口乡港口村贫困母亲汪诗直言:“现在,我们计生家庭贫困母亲的生活有了质的提高。”
县卫计局负责人表示,2014年,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0万元的投入,扶持更多计生家庭发展致富项目。
(记者 王凡 特约记者 高阳成 通讯员 钟一鸣)
编辑:zhus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