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跑社区]赤壁炭素社区为民服务至"神经末梢"
社区名片:
炭素社区位于赤壁市城区东南方,距离城区3公里,2002年蒲圻炭素制品厂破产改制,2004年炭素社区居委会正式成立。社区总面积2.49平方公里,共有6个居民小区,829户,总人口6254人。炭素厂破产后,上千名工人下岗,社区及时为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2013年,功能齐全的炭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方便快捷的服务受到了居民好评。
14日,赤壁市蒲圻办事处炭素社区23栋居民刘忠锦家的水阀门坏了,他立即打电话给楼栋长杨清华,请他想办法解决。
1个小时后,杨清华带着供水公司的检修人员来到刘忠锦家,对水阀检修一通。之后,杨清华凑上去测试了几下,确定修好能用。
“老刘,你家水阀修好了。”临走时,杨清华给刘忠锦打招呼。“老杨,没事常来家里坐坐。”刘忠锦忙回答。
杨清华是炭素社区23栋的楼栋长,在这栋楼里,每家每户都存了他的电话号码。居民之间有矛盾,杨清华和同事们上门调解;居民有困难,哪怕是钥匙丢了开不了门,杨清华有求必应……
社区书记鲍志勇介绍,炭素社区实行“双线四级”组织管理体系,把党组织建到楼栋,坚持党的领导与居民自治相结合。所谓“双线”,就是党组织一条线,居民自治组织一条线;所谓“四级”,就是社区、小区、居民组、楼栋,确保小事不出社区。
“我们只有把工作做细了,居民的心态才会平和些,怨气少一些。”鲍志勇说。
记者了解到,炭素社区是一个企业型社区,1971年,湖北蒲圻炭素制品厂建立,厂里原设有福利科,工人们每月用水用电住房,厂里都有补贴。2003年,工厂破产后,工人们纷纷下岗,而且大多是普工,年纪大,另谋生路比较困难。没了大锅饭,工人们的组织关系转到社区,社区干部成了“出气筒”。鲍志勇记得,2004年社区组建之初,居民来了社区,第一句话是问,事情办得怎么样?若没得到肯定的答复,第二句话,就开始骂人了。
为了让居民们心平气顺,炭素社区组织老干部,一家一家上门做安抚工作;搞好社区规划和道路建设,组建流动卫生班,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厂子垮了,但要让居民有归属感,炭素社区决定把组织建在居民身边。“双线四级”组织管理体系由此产生,居民自治组织有社区居委会、小区居委会,居民组长、楼栋长,相对应的有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居民组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一般党组织负责人与居民自治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再加上一大批义务信息员、协管员、志愿者的协助,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居民组、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鲍志勇说:“有了这个管理服务网络,社区出现了大小问题,我立马就能知道。”
2011至2013年度,炭素社区连续三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创建单位”。鲍志勇说:“炭素社区能取得今天的荣誉,主要赢在软件上。”
十年来,无论社区人员怎么变动,为民务实的作风始终没有变。从社区到小区到居民组到楼栋,所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扎实做事,一摞摞原始资料清晰、真实地记录下了他们的工作轨迹。
记者手记:
作为一个企业型社区,下岗工人多,矛盾多,是炭素社区面临的现实。是被动接受,让困难牵着鼻子走,还是主动面对,逐步克服困难?社区干部选择了后者。
通过建立“双线四级”组织管理体系,炭素社区让党组织常驻居民身边,让居民随时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居民的心气顺了,社区工作也进入了良性轨道。
编辑:liuhuafang
相关新闻
-
赤壁为受灾群众修建满意新居 建档立卡分类救助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黄柱、特约记者童金健、通讯员熊晚珍报道:洪灾过后,为尽快让受灾群众搬进新居,赤壁市各地...
-
赤壁市党委带头“唱主角” 打好从严治党组合拳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黄柱、特约记者童金健、通讯员纪甜一报道:9日,赤壁市住建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准...
-
赤壁市禁鞭取得初步成效 一个月收缴违禁鞭106件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戈光辉报道:7月1日起,赤壁市实施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近一个月来,赤壁市工商局会同市公安、城...
-
赤壁助推中小企业成长 "工业崛起"培育市场主体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陈艺夫报道:日前,笔者从赤壁市经信局获悉,截至7月底,全市新增威乐士医疗卫生用品(湖北)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