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咸宁市打造技能振兴“航母” 推进技能振兴活动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5-06-08 07:06:00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镇强 通讯员冯国瑞)昨日,我市启动为期2年的技能振兴专项活动,明确五大工作重点:抓好技能场所建设、抓好技工院校发展、抓好技能人才培养、抓好技能鉴定实施、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今年,人社部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百家城市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城市名单,咸宁成功入选,成为全省入围的四个城市之首。我市将充分利用全国百家城市技能振兴专项活动机遇,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我市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形成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良性互动工作格局;在我市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科学、激励保障健全的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大批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在我市建设全国高水平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示范区,为推动技能振兴改革发展提供新经验、探索新路径、创建新模式。

  我市技能振兴专项活动为时两年,包括五大工作重点。

  ——抓好技能场所建设。依据咸宁市公共实训基地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打造武汉地区大学生技能回炉基地,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来咸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依托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资源,为企业在岗职工提供技能提升、技能研修和技能创新服务。市直在企业建立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每个县、市、区建1—2个;建立市级高技能人才工作站8个(市本级2个,各县、市、区建立1个),面向企业、行业职工及相关人员开展培训、研修、交流等活动,培养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建立5个民间工艺大师、传承人才工作室,培养一批传承民间传统技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发挥农村实用拔尖人才的示范引导、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抓好技工院校发展。在市本级重点支持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县一级着力建设好2—3所县(市、区)属技工学校,大力提升其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并按照“校企双制”培养模式,推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鼓励技工院校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鼓励企业为技工院校教师实践、学生实训实习提供场所,鼓励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担当技工院校实习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鼓励优秀学员直接参与产品生产和技术攻关,进一步推行“订单式培训”、“委托式培养”,实现从招生、培养、实训、就业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对技能人才培养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抓好技能人才培养。一方面,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在我市紧缺技能职业范围选拔150名(市级30名、县级120名)培养对象采取集中培训、专家指导、技术交流的方式进行为期2年的培养,市级以培养技师为主,县(市、区)级以培养高级工为主;另一方面,加强高技能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和预测,及时发布高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为培训设置专业、企业招聘人才、高技能人才合理选择职业提供信息服务,并开设专门服务窗口,为高技能人才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合同鉴证、社会保险关系代理、代管档案等一站式服务。

  ——抓好技能鉴定实施。完善高技能人才社会化考评办法,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考核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突破比例、资历、年龄、身份等条件限制,对掌握高超技能、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骨干技能人才,实行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实现全市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的目标;拓展职业技能鉴定领域,积极开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升职业资格证书公信度,全市每年鉴定人数达到1.5万以上,市本级5000人以上;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把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改革落到实处,每年完成企业技能人才评价3000人。

  ——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开展市级、县(市区)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重点承办好“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湖北省第七届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

编辑:hefan

上一篇: 咸宁市民政部门继续发放物资 保障受灾群众生活
下一篇: 通城县首个家庭光伏电站 半年以来共发电2852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