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做好村级工作、解决村级问题的“牛鼻子”。然而一直以来,基础薄弱、资源匮乏、消息闭塞、观念落后等种种制约似千斤重锤,始终牵绊着咸安的村级发展。据年初统计,咸安区138个村中,“空壳村”21个,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的村43个……面对这组沉甸甸的数字,全区上下都在思考——路在哪里?所有的人都憋着一股劲——不想这样!不该这样!于是,一幕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寻路、探路大戏,在咸安区陆续登台。
散沙聚塔——走土地流转共同致富之路
大幕乡石桥村地处偏远,人多地少,面积碎散——22个自然村湾,3千人口,4千亩水田,组户之间插花地高达60%。因种地收益微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绝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看着大片田地闲置、荒芜,石桥村支书周亨兵急得跳脚。找资料、找专家、找模板,经历了无数的不眠之夜,盘旋在周亨兵脑中的只有四个字——土地流转。只有把百姓零散土地集中流转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集中发包,实行利益共享,才有可能让农户受益、集体增收。
说干就干!周亨兵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一家一户的上门做工作。看着百姓将信将疑的眼神,周支书掰着指头算账:牛耕种散田,亩产稻谷800斤,除去投资、投劳所剩无几。搞合作社股份模式,实行机械化统一种植,一则农民可按每亩200斤稻谷提收利益,旱涝保收,二则劳动力可安心外出务工。村集体还按10元/亩的标准提留,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专用资金,集体经济红火了,大家日子更好过。
帐算清了,工作就好推进。2012年9月,石桥村火星农机合作社成立,2015年元月,石桥村新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2家合作社为支撑,石桥村集中流转土地2000余亩。
种植大户来了,机器设备来了,看着曾经长满野草的土地重焕生机。周亨兵信心满满,下一步还将把土地流转和发展高山无污染特色农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大财富。
无独有偶,汀泗桥镇黄荆塘村,也在流转土地上做足了文章。从2012年,该村累计流转土地6000余亩,全部用于发展茶叶种植,2014年栽种茶苗600多万株,万亩茶园的宏伟蓝图已初现雏形。
借势发力——走村企联合创新发展之路
提起桃林村,贺胜桥镇的百姓无不点头称赞。在村支书王建林的带领下,桃林村从负债38万元到集体收入过百万元,连续六年被评为咸安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谈到发展集体经济,王建林如数家珍:依托落户在桃林村的温氏养殖集团,发展村级劳务公司,承接下游产业,既消化了劳动力,又实现了集体创收。集体收益再用于发展苗圃等,鸡生蛋,蛋生鸡,财富自然越滚越大。
如今,村里有钱了,每年都会拿出15至20万元资金,专门为全体村民缴纳水稻保险、村民社保和医保补贴,全村老百姓不用出一分钱。
如果说,桃林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依托企业,“借鸡下蛋”的话,那么桂花镇柏墩村就是深挖资源,“养鸡下蛋”。
桂花镇素有“桂花之乡”的美誉,而柏墩村则是桂花乡里的桂花源,全镇1.5万余亩的桂花种植面积,2亿株以上的年扦插量,大部分在柏墩村。柏墩村支书顾明星带领大家,紧紧依靠桂花镇党委政府,成立桂花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咸宁桂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立桂花产业党支部,抓住桂花产业种植大户,引导所有桂花种植户,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变粗放生产为精细管理,延长桂花产业链,提升产品标准化程度……
强烈的品牌意识、强力的支撑措施、强大的产业优势,为柏墩村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富于进取意识的柏墩村又掀起了网络卖树的热潮。如今的柏墩村,有“三通一达”(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等大大小小各类快递公司十余家,在桂花苗木销售旺季,一家快递公司的日发货量达几十万株。
抱团创业——走跨村合作互利共赢之路
“兄弟齐心,力可断金”,这句话用在官埠桥镇河背村和石子岭村再合适不过。在其他的村还在为势单力薄而担忧,为资源优势无法凸显而着急的时候,这两个村整合交通、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形成集约优势,抱团闯市场,为发展集体经济趟出了一条新路。
从地图上看,河背村、石子岭村各有优势,河背村南邻咸通高速,桂乡大道穿境而过。石子岭村东有京珠高速,且与桂乡大道、咸通高速直接相连,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则两村集约优势更加明显:高速公路互通互用,自然河渠贯穿而过,土地可连片开发,十分适宜发展现代农业。
2015年,河背村与石子岭村引进湖北咸宁绿富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致力发展无公害蔬菜。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规划占地500亩,建设全钢架设施农业大棚(含遮阳网)140个。预计可年产蔬菜300余吨,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辐射蔬菜种植群众1000余户。首期工程280亩土地的平整,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发展态势良好。(通讯员 金志兵 常忆南 李雄娟)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