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镇白水村400多亩萝卜严重滞销 记者详解原因
咸安区高桥镇白水村白水畈的萝卜酥脆甘甜,小有名气。今年,80户村民种的400多亩萝卜严重滞销,让村民愁眉不展。7日,记者深入现场,详解白水萝卜滞销的原因。
萝卜仍是望天收
12月7日,咸安区高桥镇白水村白水畈,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今年这里雨水充沛,萝卜长得个大,亩产可达七八千斤。目前,只销售了一小部分。
田畈里,有几户农民在拔萝卜。
“听说今日天气好有人来收萝卜,婆婆有事去了,趁孩子睡着赶紧来扯萝卜”村民王学红撇下3个多月大的孩子就到地里来了。
“天气预报说后日还要落雨,不敢扯多了,要是卖不出去没太阳晒啊。”不远处地里,有村民接话。
记者发现,“天气”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问到萝卜卖不出去的原因,村民们都怪“天气”。
原来,往年这个时候,天气晴好,卖不完的新鲜萝卜就晒成干萝卜片,有人上门收,一斤能卖到15元。可今年,天气晴不了两天又下雨,晒的萝卜都发霉烂掉了。所以,要是没人来收湿萝卜,萝卜就干脆放在地里懒得扯起来了。
据了解,要把湿萝卜自然晒干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可若用风干机,由于萝卜水分大,耗时长,成本高,划不来。也就是说,这里的萝卜基本就是望天收。就算是收成好,没有好天气晾晒也是罢了。
传统模式难摆脱
村民们坦言,其实,今年不是萝卜第一次滞销,以前也有烂在地里的时候。
既然不好卖为何要种?“不种萝卜种什么?”64岁的村民刘安居反问记者。
白水畈的砂壤土质和清冽水源适合种萝卜,这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时就开始种萝卜。
同时,白水畈四面环山,是个水袋子,大雨集中下两个小时,地里就要淹水。萝卜种植周期短,只要两个月就能收成,受影响较小。若是种植周期长的作物,容易遭水淹坏。
且种萝卜收益要大些。以种油菜为例,生长期要7至8个月,1亩地卖菜籽只能收入200元左右,而这里种萝卜产量高,一亩地产七八千斤,收入至少达2000元。
刘安居家曾尝试过种玉米,也不好卖,干玉米粒卖一元一斤还没人上门收。
村民刘余庆也承认,萝卜给自家带来不少收益。3个孩子能够上学长大成人,也得亏了地里种萝卜供养。
“想过换种辣椒等其他品种吗?想过用大棚错峰种萝卜吗?想过买机器代替人工吗?……”记者一连串的提问,换来的都是摇头。
刘余庆的老伴说,孩子都去外面打工了,自己年龄大了,没能力投入也不想再投入了。
据了解,目前,该村在家务农的村民年龄大多在五六十岁。
产销渠道待畅通
这几天,熟人都喊白水村的村支书刘明韬叫“萝卜支书”。 萝卜滞销的消息传出去后,区、镇、村三级干部纷纷出动,媒体、扶贫工作队、餐饮企业、农业合作社相继伸出援手,他要作为热心人士和农民的中间人,做好牵线搭桥,有时候,甚至要亲自带着村民送萝卜上门。
刘明韬累得不堪重负,他说,这种传统的模式必须打破,明年一定要引进订单生产,农产品才不愁销。
而采访中,记者发现,农民抱怨农产品滞销总是在说——“没人来收”。
高桥镇利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军认为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在于产销渠道不畅通。
李建军说,外省其实有需求,但由于是新鲜食品,经过核算收购、运输、储存等成本,若作为中间商就没有利润。合作社目前的加工设备不齐全,仅有一个洗萝卜的机器和一台风干机,36个小时仅能烘干五六百斤湿萝卜。加工能力距几百万斤的产量相差很远,所以,心有余力不足。
目前,合作社已经出资将白水萝卜申报为无公害食品,也正在尝试建立一个农产品配送中心,希望能畅通包括白水萝卜在内的农产品产销渠道。一方面,通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直接联系,把萝卜等农产品送到加工企业;另一方面,自己也在试着腌制萝卜脆,提高萝卜的附加值。 (记者 王莉敏 通讯员 黄念 李想)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liuhuafang
相关新闻
-
咸安高桥镇实行“微信晒图” 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李媛媛报道:6月27日,星期一。咸安区高桥镇机关干部一上班便按照一周工作部署,走出机关,或进村评...
-
高桥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李媛媛报道:“报告政委、指挥长,高桥河出现险情……”6月21日,一场紧张有序的防汛应急演练,在咸...
-
高桥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 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黄念、陈清明报道:“要加强对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做好汛期应急值守和报告工作。”5...
-
高桥镇会议教育纪律约束加强监督 促"节后收心"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李媛媛报道: 春节长假过后,高桥镇通过会议教育、纪律约束、加强监督等举措抓好干部“节后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