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崇阳县产业菜单开启双赢模式 长短结合分类指导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03-17 08:03:00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王凡、特约记者蔡亚君、汪佳、通讯员刘诗报道:“这是全县的‘大菜篮’,每天至少有一两千斤蔬菜从这里运往县城。”15日,在崇阳县青山镇城万村蔬菜基地,村支书毕春满脸自豪地说。

  城万村蔬菜产业扶贫基地有1100余亩,种植有台湾金瓜、花菜、小白菜等30多个品种,并成立了绿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捆绑模式运营。镇村两级负责产业规划、技术培训、农药监督,打造好平台;合作社依托扶贫贴息贷款和自筹资金,提供技术支持,经营好生产和市场;贫困户倚靠“基地+合作社”共同发展,减少个人发展风险。

  “都说种田亏本,但看怎么个种法,借地也能生金!” 算起经济账,入社的种植大户雷志方底气十足:全年轮番套种,按照十二节气种植传统蔬菜,间歇种植反季节蔬菜,加上套种,每亩地效益可达1.5万元。

  依托“基地+合作社”,众多村民的腰包鼓胀起来。目前,该村400多农户参与基地,通过种植蔬菜脱贫的已有156户。

  近年来,崇阳抓住精准扶贫这一牛鼻子,探索长短结合、分类指导的产业帮带 模式,出台“4+×”产业扶贫菜单,群众自主“点菜”,政府帮忙“买单”。通过示范带动与统筹推进结合,通过办好一个示范点,以一当十,带动一批,指导一方,发挥典型引导的示范效应,开创产贫双赢的局面。

  城万村的扶贫发展并非个例:铜钟乡依靠“一社联千户,一茶乐万家”,带动贫困户发展茶产业致富;浪口村通过挖掘人文和自然资源,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以旅游促增收,探索出“农旅联姻”扶贫模式;油市村建立扶贫互助社,通过资金杠杆“贷”动贫困户增收。

编辑:hefan

上一篇: 咸宁市组织人员深入乡镇 加强农机服务护航春耕
下一篇: 赤壁市产业扶贫确保精准发力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