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金融创新助民增收 搭建对接平台提供服务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程慧、通讯员王奇志报道:“并网发电,按照每度电1.12元的价格计算,等贷款还完后,将来每月可以轻松增收300多元。”11日,谈及自家已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通山县大畈镇长滩村3组村民朱成华满脸笑容。
今年55岁的朱成华是该村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户之一。两个孩子在校读书,妻子患心脏病需静养,仅靠朱成华一人四处务工的微薄收入维持家计。
去年底,光伏发电项目的到来让四口之家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道”。然而2.4万元的造价却让朱成华一筹莫展。
得知情况后,县农商行立即与村委会、市驻村工作队合作,很快便为朱成华办理贷款2万元。
“这2万元除开政府补贴的部分,真正由贫困户承担的只有1.1万元,而偿还的方式仅仅是以并网发电的电量。”县农商银行信贷管理部经理涂晓方介绍。
有了资金保障,产业发展便能“水到渠成”。村支书郭和清说,扶贫贷款为贫困户减轻了负担,对村里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今年,长滩村还将有33户贫困户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现已办理扶贫贷款24万元。
近年来,该县抢抓全省扶贫奔小康试点和幕阜山片区连片扶贫攻坚机遇,积极推进金融工程创新,开发了“邮储扶贫贷”、“农商行精准扶贫贷”等产品,有效破解了县域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融资难题。
该县搭建对接平台,每年整合1千万元,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金,并按1:10比例放大,连续三年撬动银行信贷资金3亿元,实行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
同时,该县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充分调动邮储银行、农商行等进行放贷的积极性,激励银行主动服务,逐步形成以“政府担保金+贫困户联保”的担保方式,为金融扶贫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该县今年将放贷1亿元资金,帮助500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编辑:hefan
上一篇:
咸宁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办税事项省内通办的公告
下一篇:
咸安区产业扶贫授人以渔 发挥带动作用整合资金
相关新闻
-
开发"三沿"做活"三带" 刘家岭村因地制宜兴产业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吴颖报道:日前,笔者在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看到,该村党支部书记陈细庆正冒着酷...
-
通山着力打造中部"绿心"先行区 山通水富遍新村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刘文景、程慧、特约记者陈卫民、李江湖、通讯员陈舒林报道:“不毛之地成绿荫,立根原在石头...
-
通山县域经济换道超越 加快转型实施品牌战略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程慧、通讯员程良万报道:11日,湖北(通山)金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实验室理化准备间内,技术...
-
通山成立村级综合服务社 畅通供销"最后一公里"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 王奇峰 通讯员 阮海棠)8月10日,通山县厦铺镇西湖村综合服务社正式开门营业,令全村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