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产业带动加速脱贫 力争完成28个贫困村出列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程慧、通讯员阮建波、周雨报道:“这批香菇已经长出来了,所以最近几天基本都在菇棚忙活。你看,这满满一袋子香菇就是今天上午摘的。”16日,通山县南林桥镇大坪村新红银香菇种植合作社内,看着眼前丰收的成果,8组贫困户徐文杰面露喜色。
已过古稀之年的徐文杰头发花白,虽然年事已高、动作有些滞慢,但好在采摘的手法娴熟,不多时,徐文杰便拎着篮子走到门口,把香菇倒进已经备好的袋子里。
“全村133户贫困户,有38户已经纳入了香菇产业扶贫。按三个贫困人口一个菇棚的方式计算,徐文杰家可以设立两个菇棚。”村支书孙利云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扶贫精准,村委会还在每个大棚前,镶嵌了每户贫困户的信息“名片”。
记者看到,徐文杰的“名片”上这样写着:徐文杰,8组贫困户,一家六口人,因病致贫,自身有一定劳动能力,通过种植香菇,逐步实现产业脱贫。
“香菇产业投入小,又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如今,致富有盼头,我们一家人干劲十足。”徐文杰说,从去年年底的收入情况来看,一个菇棚每年可以增收8000多元。
今年以来,该县紧扣9829户28896人脱贫、28个贫困村出列的既定目标,强化帮扶举措,掀起了解民难、帮民富的热潮。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广产业扶贫十种模式,进一步做足山水文章,壮大特色板块、做实林下经济,力争“一村一品”全覆盖,带动贫困户融入孔雀、电商、光伏、香菇等产业发展增收脱贫。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贫困户利用土地、政策资金入股等方式融入产业发展,鼓励贫困户抱团发展、务工脱贫,做到“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不断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在继续加大部门帮扶、社会帮扶力度的基础上,该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主动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要求,强化干部担当,因户施策制定好帮扶规划,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让群众拥有长效脱贫的门路。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湖北省金融支持咸宁绿色崛起“早春行”实录
相关新闻
-
通山燕厦乡政府连续多年为两所中学颁发教学奖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张远杰、朱丽莹、成纯文报道:“我不能辜负乡领导对我的嘱托,要全力投入到毕业班教学中去,为国家多培...
-
通山楠林桥镇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确保如期完成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周雨报道:“虽然每天又苦又累,但看着房子逐渐成型,想到老百姓盼望着早点搬过来,干起活就特别有劲。...
-
开发"三沿"做活"三带" 刘家岭村因地制宜兴产业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吴颖报道:日前,笔者在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看到,该村党支部书记陈细庆正冒着酷...
-
通山着力打造中部"绿心"先行区 山通水富遍新村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刘文景、程慧、特约记者陈卫民、李江湖、通讯员陈舒林报道:“不毛之地成绿荫,立根原在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