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咸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4-11 22:45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王凡报道:据测算,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可实现粮食年增产90多公斤,增收约150元。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工,面积有望增收约1863万元。

  10日,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济账”,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做了一道“加减法”:通过精准施肥相关技术,去年全市推广测土配方面积达到486.8万亩,示范区化肥施用量降低3.5%,每亩节约本增效40元,每年可节约成本5000多万元。

  促进增产增收的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项目区,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到8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到90%。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25万亩,水稻一种两收面积达10万亩。

  我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粮食主产县(市、区)4个,为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崇阳县;非粮食主产县(市、区)2个,为通城县、通山县。计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8.04万亩,已完工12.42万亩。

  根据不同地形地貌和水利设施现状,我市对水、田、林、路等田间工程和桥、涵、闸、站等配套设施进行精心设计,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规划,系统出台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保护区划定,今年进一步深化为 “六带六园六区”。

  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水系、村庄等外部条件,进行项目区排灌、交通、林网等工程的合理布局。按照优先项目区、优先功能区、优先连片区原则,分批试点,在前五年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每个县(市、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3—6个连片示范区。

  与此同时,创新整合资金4.26亿元:采取“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模式,和“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办法,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将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项目区,提高使用效率。

  2月23日至3月1日,经省委高标准农田建设考评组对全省82个县(市、区)考评,嘉鱼县、崇阳县、赤壁市分别排名10、17、24位。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通城县出台“六条意见”催生作风建设“正能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