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咸宁模式”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9-13 00:14
  •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咸宁模式”

  •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咸宁模式”

  •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咸宁模式”

  •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咸宁模式”

  2013年7月31日,水利部批准咸宁为全国首批45个、全省2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4年多来,咸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围绕“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环境治理体系、水生态修复体系、水资源管理体系、水文化传承体系”五大体系,打响了整治水生态的攻坚战。

  为把试点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用足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积极性,探索出一套以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仅用20%的国家政策投资,交出了满意的“咸宁答卷”。

  经验一 调动社会资本投入

  这里最成功的范例当属咸宁城区淦河水生态建设工程。淦河是咸宁人民的母亲河,近几年来,淦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城市防洪工程、河道生态蓄水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河岸景观工程等系列工程建设,总投资需20亿元,全靠国家投资是很难完成的,市政府面对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不等不靠,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招商引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把综合治理淦河纳入签约条款,谁家门前的河道谁治理。主要用于水下治理的堤防工程、岸坡整治、清淤、河道安全等,政府投资还不到3个亿。而主体工程的亲水平台、廊道建设、两岸绿化美化、桥梁建设等,沿河的三江集团、碧桂园、香泉映月等企业则累计投入19亿元,承担了80%的建设投资。

  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的还有王英水库引水工程。该项目是水生态试点的骨干工程和示范工程,也是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成功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之一,王英水库引水工程总设计规模20万m3/d,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10万m3/d,总投资约3.52亿元,而国家投资仅1个亿,上海联合水务则投资2.52亿,目前已全部完工,成功实现向城区供水。此外,总投资5.93亿元的通山黄荆口水库新建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省水利厅审查,正在编制初步设计报告。

  还有市污水处理厂项目。政府只是把城区污水处理进行外包,建设资金全部由企业自行投入。目前,企业已投资3亿元,建成温泉、永安、长江产业园三个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总规模12万吨;投资2.6亿元,配套管网改造72公里;投资0.4亿元,改造城区污水管网9公里;投资0.05亿元,启动了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建设;投资2亿元,对全市30多家废污水排放企业进行了改造整治;投入1.07亿元对城市周边83个村庄进行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经验二 调动乡村资本投入

  官桥八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该项目把水环境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政府仅投入2000万元,当地企业田野集团则投入近20亿,把官桥八组的水环境彻底根治,现已把官桥八组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庄、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级生态村,八组现已成为嘉鱼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还有三湖连江风景区。政府投资仅1亿多元,只有防洪工程和除险加固,但全域景区的打造在20亿以上,全部由社会资本投入,现三湖连江已成嘉鱼的一张“城市名片”。

  厦铺河流域治理工程。厦铺河流域在通山境内,由于流域面积大、周边居住人口多,农村河道垃圾成为主要污染源。为了彻治生活垃圾污染,全线打捞,通山采用招投标的形式,外包给企业,每年仅花720万元,干了要花5000万元才能完成的大事,沿河再也看不到垃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经验三 调动财政资本投入

  两湖拆围工程。西凉湖是全省第五大湖泊、我市第一大湖泊。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围网拦网养殖后,湖面日益变窄,加之投肥养殖,致使水质恶化,气味难闻。在国家实施“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我市不等不靠,强力主导,认真抓落实,去年7月,我市启动斧头湖、西凉湖拆违工作,政府投资1个多亿,对两湖涉及嘉鱼、咸安、赤壁三个县市区的养殖户成功进行了转产。去年,两湖的三类水质已上升为二类水质,并且水生动植物正大量恢复,水草、鸟类、鱼类大量增加,水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今年的端午节,暂停16年的龙舟赛在西凉湖上重新响起“咚咚”的击鼓声。

  富水湖拆围。通山县在没有国家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主动作为,自去年11月21日起,通山开展拆除富水湖网箱行动,自筹7000多万元,与1024户养殖户逐户签下“军令状”,截至6月底,4.34万口网箱已全部拆除上岸。

  四年来,全市完成了总投资295.29亿元、53个试点建设项目、12个重点示范工程、35项试点指标建设任务,干出了多元化筹资机制的“咸宁模式”,让这座千年古城不断焕发出新活力,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自然”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香城都市报记者 刘会文 通讯员 敖琼)

编辑:yangwei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