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崇阳开荒造林大户情系山林 七旬老人的绿色梦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2-21 23:02:00

  “刚到这儿时,满山都是荆棘和荒草,一棵树也看不到;现在树木早已成林,山头郁郁葱葱。”见到邓天辉老人时,他正在山上栽树苗,话音里有一股豪情。

  他精神矍铄,单看外表,很难发现他已经75岁。只是那双布满老茧和裂纹的双手,倍显沧桑。

  从小有个绿色梦

  邓天辉出生于崇阳县金塘镇的大山里。“大山里的人,靠山吃山。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林地。”邓天辉回忆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蒲圻林校崇阳分校崇阳林业中学,学校开设了植树造林、森林测量、森林保护等课程。

  1961年,他毕业回到家乡后,为了生计,做起了木材生意。学过林业知识的他觉得贩运木材虽然有点小利,但不是长久之计,决定寻求一条新的生活门路。

  1984年,崇阳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他闻讯后立马报了名,承包200亩荒山植树造林,成了金塘镇40多位造林大户之一。

  “山林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山中的树木常常会被人偷偷砍掉,用来当柴烧或者卖出去做家具、盖房子。植树造林利国利民,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邓天辉说。

  扎根安家在山上

  当了造林大户的邓天辉每天早出晚归,开荒造林。山中荆棘杂草丛生,他只能穿着胶鞋,带上锄头和柴刀除杂草、去杂物。尽管这样,手脚还是经常被划破,手掌磨起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茁。

  为了管护好山林,1990年,他和老伴从县扶贫办借了1000块钱,在山上盖了一栋简陋的房屋。那时山里没通车,盖房的材料全靠全家人肩挑背驮。2011年,他还自费修了一条从白界公路通往林地的1.5公里机耕路。

  33年来,邓天辉每天以林相伴。他用坏了60多把锄头、30多把柴刀,穿破了100多双胶鞋。长年累月下来,他对山中的每一个角落都了然于心,几乎对每一棵树苗的长势都一清二楚。

  如今,经过多年封山蓄养的山林,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森林氧吧”、“生态绿肺”。

  守护绿色的希望

  当年的40多个造林大户,如今只剩下邓天辉一家了。他的山林资源在当地颇有名气,很多本地的和外地的老板找他买山林,有的愿出上百万元的价钱,但邓天辉毫不动心。

  问起原因,邓天辉直言:“我对这片山有感情,离开它放心不下。尽管我的身体在一天天衰弱,三个女儿也都各自有家,但对山的情感,已成为我们全家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邓天辉的女儿邓光年说,父亲的恒心和毅力直接影响着她,每年春天,她老公会帮爸爸种树;每逢节假日,他们一大家子都喜欢回到山上的屋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浓浓的绿意和生活的希望。

  “我们会将父亲用心血培植的这片山林守护好,更要把他植绿爱绿的精神传承下去。”邓光年说。(咸宁日报见习记者 马丽娅 特约记者 汪佳 通讯员 徐功频)

编辑:luoxunyang

上一篇:
下一篇: 【新春走基层】在外闯荡多年回乡创业成种植大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