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推广中稻再生稻3万亩 一种两收高产高效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 李嘉、通讯员 吴伟斌、吴海峰报道:15日,记者走进通城县五里镇陈谷村再生稻种植基地,成片的稻田一望无垠,醉人的稻香迎面而来,种植大户黎明海正在查看稻谷生长和稻田排灌情况。
“今年头季稻已经收割,亩产1400斤左右。再生稻主穗多、粒数多、颗粒饱满,预计亩产最高可达800多斤,将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割。”黎海明介绍说。
黎海明所说的再生稻,是指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这是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广的水稻“一种两收”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去年,黎海明通过参观学习,认识到再生稻“一种两收”是种高效种植模式,萌生发展再生稻种植的想法。
他将陈谷、汉上两个村的闲置水田承包下来,在县农业局的支持和指导下,采取大棚集中育秧、机械抛秧,试种了200亩再生稻。
“去年头季亩产1350斤,二季再生稻亩产618斤,实现收入50多万元,纯利润20多万元。”黎海明坦言,二季再生稻不打农药,化肥总量大量减少,市场需求量大。
在黎海明的示范带动下,周边50多户种植再生稻2000余亩。同时还带动了陈谷、汉上两村30多户贫困户在基地。从事育秧、打田、栽种等。
随着再生稻“一种两收”模式推广,通城县迅速成立了水稻“一种两收”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开展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发。
“9月份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再生稻积累干物质。”县农业局总农艺师吴杰说,再生稻具有“五省”(省种、省工、省田、省钱、省力)优点,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实现了增产增收,亩均可实现增收1000元左右。
目前,全县再生稻种植大户有30余户,种植面积近3万亩。
编辑: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这五年,习近平这样谈文化遗产保护
相关新闻
-
通城县城乡居民医保征缴启动 降低居民缴费成本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 李嘉、通讯员 李英明报道:9月14日,家住通城县隽水镇柳峦村5组的村民吴朝华来到县地税局办税大...
-
通城县项目建设激活县域经济 加快发展新经济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特约记者 刘建平、通讯员闫雯雯报道:9月14 日,通城县在手机小镇(一期产业园)举行第三季度重大项目...
-
通城团县委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贫困学子喜圆大学梦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闰、廖伟报道:“您们联合爱心企业给我送来的助学金,帮我解决了学费难题,圆了我上大学的梦想。”日...
-
通城“活人墓”墓主主动申请拆墓 改革丧葬习俗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斌改报道:连日来,主动到通城县殡改办申请自拆“活人墓”的墓主越来越多。至9月9日,仅锡山森林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