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乡村振兴路在何方 咸安全省率先试水田园综合体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12-28 16:48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吴钰 特约记者 胡剑芳 通讯员 刘波   

  【白萝卜,最不起眼的“大路菜”;白水畈,普普通通的一片地;高桥镇,条件一般的偏远乡镇,怎么就成了咸宁及武汉城里人言必去的地方?怎么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休闲时尚?】

  

  

  蓝天下的白水畈

  看白云山茶花绽放,听白岩泉溪流叮咚,游军旅小镇探秘……

    拔萝卜、扯芹菜、品特产,体验农事农活,放松放飞心灵,一时间,“乡约白水畈,纵情高桥河”吸引关注无数。

    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新举措,被写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田园综合体”,脱贫新模式,发展新载体。

    2017年7月,咸安区高桥镇白水畈田园综合体试点正式获得湖北省财政厅支持,成为我省唯一一个田园综合体试点。

    高桥镇,田园综合体正炙手可热,乡村振兴已拨云见日。

    20日,记者来到高桥白水畈,一探究竟,咂摸“三味”。

  

  白水畈萝卜博览园

  ?? 农村产业,还是让它带点泥土味

  “白水畈的萝卜,刘祠的伞,汀泗的女崽不用改(谐音,挑的意思)。”一首民谣在咸安民间流传400余年。白水畈的萝卜,个大,皮白,脆嫩,味甜,从清朝的“贡品”到今天,一直享有盛誉。

  但白水畈萝卜也有“愁嫁”的时候。曾几何时,满畈萝卜几分钱一斤都没人要,烂在地里成肥料,菜农好不伤心。

  原来,白水畈为泥沙淤积三角区,沙壤土质,生长的萝卜品质上乘,名传十里八乡。

  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萝卜一产业,一个萝卜一个镇。

  从一个萝卜抓起,高桥镇的产业逐渐发展融合壮大。

  “萝卜书记”王顺荣为萝卜代言,全镇干部驰而不息为萝卜搞10多场宣传营销活动,萝卜小镇上了各大媒体。

  “拔出萝卜带出泥。”镇长朱敬民说,萝卜加工业才是提升萝卜产业附加值、带动全产业链的关键。

  2017年,经过多次招商洽谈,湖北盛通四海公司正式与高桥镇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投资4000万元发展萝卜加工产业,利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军负责具体经营业务。

  经合组织建起来,市场营销热起来,萝卜经济火起来。

  

  萝卜博览园的七彩萝卜

  除了标准化种植,萝卜基地还将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种植四季瓜果、蔬菜等,每个季节不闲田。如今,高桥镇双管齐下,一方面加紧申报萝卜加工企业用地,另一方面与中百仓储集团签订了协议,萝卜直接进超市。他们建成了萝卜博览园,规划建设萝卜博物馆。鼓励村民经营各种萝卜产品,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出售,实现利润翻倍。仅干萝卜,公司止前已有近50万元的订单。

  大路菜,有人爱。农村产业,服水土,接地气,更有生命力。

  

  田埂旁晾晒的萝卜片

  ?? 乡村旅游,还是让它带点家常味

  走进高桥村湾,田畈边,晒场上,铁丝串的,竹箕摆的,瓦片歇的,一排排,一方方,萝卜坨、萝干丝、萝卜片,微风轻扬,扑鼻有香,花花世界,萝卜海洋。

  “妈妈,好大的萝卜!”白水畈萝卜基地里,市实验小学的小朋友们满手满脚是泥巴,一会功夫把自己扮成个大花脸,个个掩饰不住快乐和兴奋。每周四、五、六几天,田埂上到处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今年白水畈主打研学旅行,与各大中小学院校签约,萝卜园成为学生们走近自然,体验劳动,热爱生活的乐园。目前,到这里体验的师生家长已达万人。

  

  市实验小学学生在高桥研学旅行

  远看大幕山,青山不墨千秋画;近过高桥河,流水无弦万古琴。那山、那水,那乡愁,勾勒人们乡情无限。

  高桥镇有美丽的自然环境,萝卜文化、131军旅文化、大屋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团田寺、白云寺等,若想留游客玩一天,就得发展农家乐,让烟火气、家常味的休闲旅游走俏村湾。

  

  萝卜丝制成的“螃蟹圆”

  第一家吃螃蟹的,是白水村刘明维兄弟姐妹4个的“白水畈人家”。刘明维四兄弟在温泉都有房子,白水畈热络后,他们回乡开起了农家乐。

  “我们做的都是苕粉坨、苕圆、螃蟹圆、合菜面、糊汤、萝卜煨香猪肉、麻花、糍粑、豆腐等,都是“童年的味道”。刘明维说,最多一天有58桌,现金结账。近年来,在外打工回乡的,远不止他一家。

  “农具里有远去的乡愁,体验后就会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如今,刘明维正在收集闲置的农耕器具,如石磨、犁耙、风车、水车、老式宁波床、衣柜、米桶等,准备把自家的老屋改造为“农耕文化博物馆”,将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和场景进行还原展示。

  10月中旬,鄂旅投与咸安区政府签约,将投入30个亿打造高桥131军旅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沿线的澄水洞村、白水畈村、高桥村、黄铁村将同步打造美丽村湾和休闲旅游名村。

  高桥河和古廊桥是高桥镇的经典。高桥镇与北京土人景观设计公司初步达成高桥河景观设计合作意向,把高桥河沿岸打造成自然野趣的景观。河流两侧种植乡土植物和各种花卉、布置慢行步道和自行车道,河流上设置相关的水上娱乐功能。

  以白水畈为中心的田园综合体的打造,突出“五核一带”:即特色村湾改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军事旅游、电商旅游和高桥河观光经济带,所有规划设计不能脱离“农家味”。

  越是个性的,越是普遍的;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 

  

  夕阳下的白水畈人家

  ?? 美丽村庄,还是让它保留乡愁味

  从大黄线沿一条刚拓宽的约4公里乡村公路,穿一片绿色丛林,绕一湾碧波水塘,进寺背底村湾,视野突然开阔起来,许多村民正在忙着栽油菜。

  “这是5000亩油菜花海,明年春天的看点和玩点。”白水村支书刘明韬的笑容里似乎都沾着花香。他说,明年会吸引大批城里人来乡下观花海,拔萝卜,踩水车,耕田地,品农家饭菜,寻找原汁原味的“乡愁”。

  进村委会旁一场约摸5亩的泥场上,有诸多大巴车轮碾过的痕迹。“这就是我们村的泥土停车场。”刘明韬说,正想筹钱硬化场地时,被镇里请来的农道天下(北京)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制止了。其中特别让他没想到的是,“把农村建设更象农村”,决不重复城市的水泥世界、钢筯森林。

  

  白水畈泥土停车场

  本着这一理念,白水畈田园综合体内的村庄分批进行改造。除了进村大道拓宽硬化外,专业团队根据村民意愿进行设计,在原有村庄的风貌基础上进行“一户一特色、一院一文化”设计。其他建设均保留农村原样,打造“最象村庄的村庄”。

  咸安区政府协调统筹资金,大力支持白水畈美丽乡村建设。

  田园综合体,决不搞那种“规模以上”、“城镇化”式的大拆大建。白水畈村民房子的规划设计上也由村民自个作主,如李家设计品茶屋,刘家设计豆腐坊,张家设计榨油坊,赵家做三味书屋,王家做土菜馆,民宿等,装修费用由村民自己掏,而只是看山取柴,量体裁衣。

  “田埂上杂草不用除,不同组村民之间串门,必须有野草露水打湿鞋,沾上泥。”村民们说。

  游客们白天可下地体验农活,在不装路灯的村湾,夜宿农家,静听花鸟虫鸣,摇扇扑萤,在稻草堆边听蝈蝈唱歌,蛙声一片。仰望星空,回味绵绵乡愁,那是何等惬意!

  丈夫早逝,种一辈子萝卜拉大三个孩子的村妇黎元芝乐了:“终于盼到萝卜出头的这一天,我家三亩地成研学基地了,我在屋里炒几个土菜,唱几首老歌,就可以吸引不少游客光顾,收入可观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白水村田园综合体,承载了一份城里人梦回田园的无限野趣……

编辑:周萱

上一篇: 就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征求人大政协意见
下一篇: 嘉鱼加快"湖北经济强县、临港生态新城"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