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一拉练一季一排名 咸宁:向高质量发展挺进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荣华 朱哲
新年伊始,从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到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从咸宁国家高新区到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南鄂大地处处涌动着竞进发展的热潮。
一季一拉练,一季一排名,一季一开工,一季一签约,一月一问政。咸宁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挺进。
市委书记丁小强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我们最大的短板,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锐意进取,绿色发展,主动担当起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历史使命。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说,咸宁要坚持绿色崛起不动摇,围绕五大千亿产业打造咸宁工业升级版,最终推动咸宁经济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
咸宁,300万人民践行“马真”精神,心无旁骛谋发展,一心一意抓落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时代答卷。
一季一拉练:谁英雄谁好汉,项目建设比比看
增压力、添动力,你拼我抢加速奔跑;找差距、补短板,助力各地比学赶超。
1月16日至17日,市拉练检查团赴咸宁高新区和6个县市区开展检查,对各地项目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大检阅”。
一天半的观摩拉练,大家见证了各地“三抓一优”的强劲态势,感受到了各地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活力与激情,领略到了各地展现出的发展新高度、新变化、新气象。
现场看项目,实地论发展;当场议问题,集思谋突破。进工厂、访车间、看企业,横向看、左右比,各县市区代表在互相对比中,找差距、谋发展。
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看高不看低。看新项目是了解各地的增长点在哪,有没有后劲?看大项目是了解各地的支撑点和牵引力在哪,能不能带来大变化?看高科技项目是了解各地的创新力在哪,能不能加快转型升级?一个个问号砸在干部心间。
在咸宁,每季度开展拉练检查,集中察看高新区和各县(市、区)经济增长点已经常态化。一季一拉练,俨然成为比竞争优势、比发展后劲的舞台。
拉练检查既是全市新战场、新平台、新项目、新亮点的展示平台,也是倒逼各地勇于担当、履职尽责、主动作为的大赛场。
一位县市区长坦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真的是“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上项目、谋发展,容不得一丝懈怠。
刚刚过去的2017年,通过一季一拉练,各地“三抓一优”“211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攻坚亮点纷呈;五大千亿元产业板块的初具规模、香城泉都的逐步成型;全市自上而下聚焦发展、聚焦项目成共识;“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锲而不舍、只争朝夕”的干事创业精气神蔚然成风。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科学规划、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点支撑、多极带动、各具特色、竞相赶超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看,咸安正在加快争创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
看,嘉鱼正在加快建设湖北经济强县、打造临港生态新城。
看,赤壁向强而优中等城市铿锵迈进。
看,通城重点生态功能县、返乡创业示范县、中医药产业大县建设如火如荼
看,开放崇阳、生态崇阳、富裕崇阳、文明崇阳、幸福崇阳呼之欲出
看,通山正在全力打造中部“绿心”核心区,建成山水旅游强县、绿色能源之都。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正如一幅徐徐打开的壮美画卷,生动勾勒出咸宁务实重行迈向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新景象!
一季一排名:通过倒逼机制触及心灵,变压力为动力
去年一季度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以来,会议现场一改以往传统的开会排位方式,首次按项目建设得分排定各县市区领导座次,得分最后两位县委书记上台表态,谈“如何谋划发展”。
每季度工作推进会上,当场公布项目建设考核结果,按策划项目、签约项目、在建项目、工业投产项目综合打分,依得分高低排出市高新区及6个县市区“一把手”的座次。
一位得分落后的县委书记现场表态:这是一记强力鞭策!将努力学习兄弟县市区先进经验,补齐工作短板,奋起直追。
一位得分靠前的县委书记坦言:“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更需要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发展。发展的紧迫感,令人丝毫不敢懈怠。”
会风变化令人耳目一新,也极大地触动了现场的与会干部。触动之余,有在场干部表示:如坐针毡,像鞭子一样抽得人向前进。
按项目建设得分排定各县市区领导座次,在咸宁史无前例。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叶学平评价,咸宁依项目建设得分排开会座次的做法很新颖,其目的当然不是让官员难堪,而是通过倒逼机制触及心灵,变压力为动力。
项目建设成效如何?真抓实干做得怎样?项目工地见真功。我市制定《咸宁市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办法》,建立“五位一体”的项目督促考核机制,每季将督查结果进行全市排名和通报。
工作在一线推进、作风在一线检验、问题在一线解决,我市鼓励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担当作为,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让位。
实行项目奖励机制。出台《咸宁市记功奖励办法(试行)》,对争取国家、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或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靠前、推进最快最优的县(市、区)或高新区及相关项目主要工作人员进行记功奖励。
加大考核权重。将“三抓一优”作为核心目标加大考核权重,把项目建设作为各地各单位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履职尽责考核的主要内容;将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考核体系,确保各层级各分类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相关单位的绩效目标中。
强化考评逼出竞进力。投资过10亿元的咸宁南玻光电、咸安多肽原料药、嘉鱼华夏幸福新城、赤壁维达力二期、通城宝塔光电、崇阳柃蜜小镇、通山南林工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6%,增幅居全省前列。
一季一开工:今天的项目开工处,就是明天的经济增长点
走进咸宁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工人在紧张调试生产线,迎接即将到来的投产。这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光板光电玻璃工厂,产品用于液晶电视、电脑显示器等领域,将打破国外公司垄断高端光电玻璃的格局。
去年以来,重大项目接二连三落户咸宁:预计投资400亿元的中部首个“手机小镇”横空出世;生产高端光电子芯片的湖北航星光电子集成高新科技园开建……
项目建设的热潮,一波一波地席卷着鄂南大地。每季度,一批重大项目在咸宁高新区和各县市(区)集中开工,类似场景在鄂南98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火热演绎。
2月14日,全市“重大项目动工月”活动启动,98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88.92亿元,拉开新一轮项目建设的序幕。
4月27日,全市包括咸宁际华国际旅游项目在内的6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38亿元。
9月14日,全市包括投资133亿元的嘉鱼产业新城在内的109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918亿元。
11月22日,全市包括杰士邦生产基地项目在内的9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51.5亿元。
咸宁际华国际旅游项目总投资45亿元,是咸宁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单体旅游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华中最专业的室内滑雪场、世界一流的风洞跳伞等多项国内乃至世界顶尖的旅游设施,预计2019年建成开园。
卓尔赤壁羊楼洞文化旅游系列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规划3至5年时间,打造卓尔赤壁花亭茶溪休闲运动度假区、卓尔?万国茶镇文化旅游区、世界茶业第一古镇三大旅游综合体,总投资28亿元。
通城,一个既不通火车,又不临江靠海的山区县,却建起了一个投资100亿元的光电新材料园区——湖北宝塔光电科技产业园。这个重大项目,将主攻3D曲屏玻璃和人造蓝宝石防护屏,承载着通城县打造中部顶尖光电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勃勃雄心。
在集中开工的项目中,投资体量之大、技术含量之高、切合发展需求之紧,不断提高市民的关注度。
全市上下大力推动重大投资项目的落地开工,维达力赤壁电子玻璃产业化二期、多肽药物原料药生产基地(咸安)、嘉鱼长江公路大桥等7个省级重点项目,其他100个市级重点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重大工业项目大气磅礴,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花,重大民生项目补齐短板,人们看到,以“一区两带三大四重五城”为主要抓手,加快创新驱动,实现绿色崛起的思路脉络清晰。
一季一签约:咸宁投资价值攀升,投资回报丰厚,项目扎堆签约
今年1月3日至5日,我市一批重点项目在北京签约,投资总额225亿元。这意味着,咸宁“三抓一优”取得开门红。
其中,包括咸宁市人民政府与中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总投资额约12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嘉鱼县人民政府与居然之家集团成功签订投资额100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咸宁高新区与中国船舶重工海装风电公司签订了总投资5亿元的风电主机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在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战地图”上,我市各级招商工作队的旗帜已经插满。
在咸宁,项目扎堆签约早已不是新鲜事。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新签约投资项目1354个,协议投资额3075亿元,分别同比上年增长176%和223%。
市领导率先垂范,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地招商,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重点民营企业,挖掘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社会效益好的项目。
与此同时,多场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在上海、香港、北京和咸宁陆续上演,吸引了众多外商关注的目光。
去年一季度,我市迎来招商暖春:新引进产业项目61个,总投资额253亿元。4月份举行的招商引资推进会暨集中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项目77个,合同投资总额648.59亿元。
去年四季度,市直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圆满收官。签约仪式上,41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765.65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工业产业及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旅游开发、园区建设、文化教育等多领域。
咸宁高新区、各县(市、区)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瞄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引进重大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数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奔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以及武汉、重庆、成都等中西部经济重镇,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开展精准招商和驻点招商。他们围绕全市六大重点产业,立足产业延链补链,梳理全国特色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布局,瞄准重点地域和企业重点联系人,形成我市产业招商的路径图和通讯库。
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出台了招商引资17条,精准招商提升效能。
瞄准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6大绿色支柱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收获。远望前程,咸宁正大手笔描绘产业新画卷。
一月一问政:问出执行力,问出好作风,问出新政风
去年3月,咸宁针对“新衙门作风”等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启动每月一期的电视问政。其频率之高,创下我省电视问政纪录。
星光玉龙机械(湖北)有限公司前年7月扩建二期项目,竞得120亩工业用地,款项早已付清,却因坟墓未迁等原因,迟迟不能交地。电视问政播出的第二天,通山县政府开会研究解决办法,不到一个月,土地拆迁完毕。
如今,星光玉龙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厂房。该公司总经理许玉国说,力争今年二季度投产,通过规模和技术提升,年产值有望增长6倍。
高强度、常态化、麻辣式电视问政,倒逼执政理念,唤醒为民初心,强化使命担当。针对电视问政曝光的问题,问政对象涉及6个县市区、92家市县部门,问责处理党员干部243人。
每个问政短片“一针见血”披露问题,现场提问有辣味。主持提问做到不讲情面、开足火力、望闻问切、直达病灶。既问现象、根源、措施,又问直接责任、主管责任、主体责任,用辣味直激问政对象红脸出汗。
评议点评有辣劲。在问政市交通部门“旅游交通市场为何门难开”,现场88名评议代表打出“问政史上最低分”,特邀点评专家用“失望、痛苦、无奈”评价交通部门不作为。
高强度问政,治愈了顽症痼疾。通城县城区二十年水患问题被问政后,当地下决心斥资6000多万元实施阴山河综合整治,爆破拆除县统计局大楼为阴山河水让路,根治顽疾指日可待。死灰复燃的非煤矿山开采问题被问政后,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牌督办,拿出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采取“限能、限量、限时”措施解决普遍性问题。
通山宝石河污染问题被问政后,当地政府第一时间查处了沿线9家非法石英砂厂,并组织每周对沿岸企业进行一次环境执法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水质检测,护航宝石河水。屡禁不止的嘉鱼河道采砂问题被问政后,当即对嘉鱼县水政监察大队长尹某作出免职处理,全市水务部门重拳出击推动采砂管理由乱到治,采砂管理形势得到根本转变。
强力问责、追责,倒逼干部履职尽责、创新干事。咸宁高新区为加快项目落地,主动改革运行体制机制,成立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征地拆迁、统计4个专班,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一个企业安排一位专职政务“保姆”对接。以往项目从签约到开工耗时半年以上,如今缩短至4个月左右。
强力问政,不仅唤醒了党员干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担当精神,也让咸宁孕育出绷住的爆发力。2017年全市预计生产总值达1205亿元,增长8%,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显优”的良好态势。
编辑:周萱
上一篇:
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下一篇:
【记者走村巷】小草莓托起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