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公益达人”刘卫国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8-06-11 19:03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李嘉

  太阳照在隽水河上,一只游船在波光里颠簸,船上有人不时用竿网捞起漂浮的垃圾。

  这可是隽水河上游的第一艘“豪华船”。可它既非旅游观光,又非打鱼捞虾,专业功能却是“捞垃圾”。

  船主人谁呀?

  刘卫国。

  通城给其一个绰号:“公益达人”。

 

  隽河驶来了第一艘船,浪花里飞出环保歌

 

  “依呀依呀咧!弯弯扭扭的隽水河,点把清嘞……”通城人都会这首耳熟能详的《亲亲隽水河》,优美的旋律勾起了万千游子对家乡的眷恋。

  隽水河还是那条河,还是那样个扭扭弯,可不知怎么就变成了脏水河,垃圾河,母亲河在呻吟,通城人也羞于唱这支歌了。

  57岁的刘卫国是通城县四庄乡龙潭洞村人,城北双龙路液化气站业主。近两年县里启动“文明、卫生、生态、平安”城市创建,他便萌生了做公益环保宣传的想法。

  2017年3月,刘卫国赴广西桂林,自费3万元购买一艘游船,并花费2000元将船运回通城。

  这是隽水河上通城第一艘游船,船高2米、长9米、宽2.4米,船上挂着火红的灯笼,配备了救生衣、救生圈等安全设施,行驶在隽水河上很是惹眼。

  “刚买回来的时候是艘汽船,发动机噪音很大,还冒着黑烟。”刘卫国认为一边捞垃圾,一边发噪声、排黑烟“不环保“,就在船上装上电动推进器,实现”零排放“。

  刘卫国的游船首次试水成功,大家纷纷猜测:这么好的一艘游船,肯定能收不少船票吧?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每到隽水河涨水,刘卫国驾驶游船,一面用长竿、网兜打捞河面漂浮垃圾,一面用自购的音响设备播放禁鞭、禁麻、禁赌、禁毒等政府公告和政策法规,呼吁市民保护母亲河;引得两岸居民好奇围观,纷纷点赞。

  “以为他花这么多钱买艘船回来搞观光游览赚钱创收,没想到竟用来打捞垃圾,当时真是很生气。”妻子王俊霞说。

  做好事这么受关注,王俊霞最终还是被“同化“了。王俊霞跟随丈夫上船打捞垃圾,强忍着熏人的臭气和蚊蝇叮咬,一点一点地将河面垃圾清理干净。晚上,他们自备茶点,播放音乐,为市民提供船上观光服务。

  为了不影响市民休息,刘卫国将游船运行时间定在晚上6点至9点,并积极邀请游客免费乘船游览,体验公益活动。

  “让游客感受母亲河的美丽,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往河里丢垃圾。”刘卫国说。

  在他的带动和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隽水河行列中来,已有十几人轮流开船,打捞河面漂浮物,义务宣传环保。

  如今,刘卫国的游船成了隽水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登船游览,周边居民往河里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大幅减少。

  “依呀依呀咧!……”望着日渐清亮的河水,刘卫国哼起了久违的隽水谣,脸上泛着浪花般的笑容。

 

  见难就要帮,见困就要上,“好事佬“做好事“成瘾”

 

  刘卫国家住城北双龙路,是条乡级公路,没设加油站。十多年来,刘卫国经常免费为过往断油的机动车辆加油。

  帮难济困,乐善好施,“好事专业户”刘卫国曾被省、市、县级媒体争相报道,“好事佬”的外号不胫而走。

  2016年6月一天中午,在烈日炙烤下,路面温度高达四十多度。一位年逾六旬的婆婆手里提着一篮蔬菜和一只母鸡,突然倒在刘卫国家附近的马路上不省人事。

  刘卫国发现后,立即将婆婆扶到自己家中,用湿毛巾为她擦汗降温。待其苏醒后询问得知,婆婆家住下畈村四方李家,出门卖菜时因糖尿病发作晕倒在地。

  他二话没说,掏钱买下了她的蔬菜和母鸡,并打电话给她的儿子叮嘱一番:“你妈妈这么大年纪了,要好好照顾她,以后再也不要让她出门卖菜了。”

  第二天,婆婆从家里拿了20个鸡蛋,特地赶来向刘卫国示谢: “多亏你救了我,要不然我现在只怕还躺在医院哩。”

  在刘卫国的家中,至今保留着一叠汇款单、收据和发票,都是他慷慨解囊时留下来的。其中有一张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从中国银行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汇出的600元抗震救灾款电汇凭证,附加信息写着:“终止灾难,保佑平安。”

  “当时从电视上看到后,我深受震撼,眼泪忍不住往下掉,就赶到银行汇了款。”刘卫国说,现在想起来心里还不平静。

  家住隽水镇桃源村二组的小吴,右手残疾,父亲务农,母亲患有精神疾病。身残志坚的小吴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通城一中。

  2017年6月23日,刘卫国和朋友闲聊时得知此事后,前往学校给小吴送去了2000元现金资助她上学。

  “从来没有人给过我这么多钱!”小吴眼里滚着泪水,对向刘卫国不知说什么好。

  “我不是太有钱,帮助你这一次,但不敢保证今后还能帮助你。希望你能坚强完成学业,改变自己的命运。”刘卫国说。

  2016年春节期间,刘卫国向隽水镇柳峦村四组吴秋连、东阁村九组徐圣龙、雁塔村张亦张、洪琼,四庄乡龙潭洞村刘细保等特困户分别送去600至800元不等的过年费用。

  隽水镇石泉村二、三、四、六组泉家垅饮水工程资金存有缺口,刘卫国听说后捐款2800元;四庄乡五花村张家湾修桥,他自动认捐1000元;冷家湾修桥自动认捐1000元……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捐款,时间长了,刘卫国已经记不清有多少笔。但每一笔钱,都饱含他的情怀和温暖。

  有人说,刘卫国做好事“成瘾”了。

 

  业务延伸,“好事佬”又当“和事佬”

 

  1996年,刘卫国通过司法部门培训后,成为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历任四庄乡龙潭洞村民小组组长、村主任的刘卫国,有着丰富的民间纠纷调解经验,善于运用群众思维和方法,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化解民间矛盾纠纷。

  2015年4月,通城县司法局号召全体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进村服务,送法上门。

  刘卫国进驻的四庄乡五花村,过去纠纷矛盾复杂,山林火灾频发,上访户不断。

  驻村第一个月,刘卫国集中排查矛盾纠纷4次,受理纠纷调解30余件次,调解成功率达到97%以上。

  在火灾高发期,刘卫国组织本村的防火志愿者巡逻,鸣锣宣传防火,两年来没有一起山林火灾事故发生。

  对待上访户,刘卫国与他们交心谈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和事实理由陈述,帮助寻找合法合理的解决问题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成功化解上访户的心结。两年来,该村再未发生过上访案件。

  “劝和是法律服务的境界。”不为收费而办案,是刘卫国从事法律服务工作20多年始终坚持的原则。

  马港镇平湖村9组,64岁的特困户彭某,因一起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纠纷被告上法庭。

  除了一间破瓦房,彭家一贫如洗,更谈不上拿钱出来请律师打官司。经人介绍,彭找到刘卫国求助。刘卫国非常同情他的遭遇,无偿为他提供法律援助。

  代理期间,所需材料打字复印,来回车辆接送,甚至食宿费用,都由刘卫国自掏腰包。最终,这起案件在一审胜诉后平息了纠纷争议。

  沙堆港背村上访户柳某,与同组同姓村民打架纠纷上访已有三年之久。

  2017年3月,刘卫国得知柳某再次到县政府上访,便主动前往规劝。

  当了解他家的实际困难后,刘卫国当场掏出300元钱解决柳某的燃眉之急,并开车将他送回家。经刘卫国多次解释劝导,柳某最后放弃上访。

 

  家乡美起来,百姓富起来,才是最大的好事

 

  四庄乡龙潭洞村是一个库区村、林业村,也是一个贫困村。这里山环水绕,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优良,生物种类繁多,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龙潭洞的山山水水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土生土长的龙潭洞人刘卫国家乡情深,迫切希望能够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为开发龙潭旅游、保护龙潭生态,刘卫国不惜出资4万多元,耗时近两年,带着相关专家和摄影爱好者访遍龙潭洞的山山水水,发掘龙潭洞的森林、湖泊、文物古迹、烈士墓群等自然人文风物,并做好记录和整理,形成了一份长达11页的龙潭洞生态旅游倡议书。

  同时,还制作了一本300多张图片的龙潭洞旅游开发宣传册,完成了一篇报道、一首歌、一本画册、一部专题片“四个一”的系列宣传策划。

  通过不断努力,刘卫国的倡议得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引起四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并陆续有外地投资商形成投资意向。

  刘卫国说,他打算邀请相关专家对龙潭洞的历史渊源、人文风情、地质结构、自然植被等进行考证挖掘。

  他还呼吁政府部门加强对龙潭洞文化和旅游价值的准确定位,把龙潭洞纳入全县的整体旅游规划之中,对开发目标、功能定位、基础设施进行总体设计。

  “村美了,人富了,这才是最大的好事!” 他感慨。

  年近60岁的刘卫国,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把“助人为快乐之本”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为社会输送着不尽光和热。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召开防汛抗旱工作和天气情况新闻发布会
下一篇: 习近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