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咸宁时评 >> 正文

秸秆禁烧须疏堵结合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09-25 21:09:00

  核心观点:秸秆禁烧事关当前全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的效果,事关咸宁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事关咸宁打造中国中部“绿心”的战略,必须下决心、集全力,打赢秸秆禁烧这场攻坚战,并形成长久效应。

  眼下正是秋收时节,丰收的喜悦中却有个恼人的问题:秸秆露天焚烧。

  秸秆露天焚烧是个全国性的问题,不仅造成大气污染,而且易引发火灾。我市是农业大市,每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320万亩,秸秆生产总量约160万吨。近些年来,通过持续开展“三禁三治”行动,露天焚烧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由于农业机械化快速普及而秸秆综合利用能力相对滞后,秸秆露天焚烧问题依然严峻,给大气污染防治带来很大压力。

  追究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各级各地虽然采取了多种宣传措施,但仍有部分农民不知道全市正在开展秸秆禁烧工作,部分农民不清楚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二是执法力度不够。联合执法机制尚未完全落实,没有形成环保、农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的机制,县、乡镇、村组三级现场巡查也没实现常态化。三是综合利用不够。据统计,2015年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为70%,有12.1%的村民采取就地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有58%的村民选择机械还田的方式处理秸秆。但机械收割一般留茬较高,给复耕留下麻烦,多数村民只能将其焚烧,如果将这一被焚烧的部分秸秆统计出来,综合利用率的数据将会大大降低。

  秸秆禁烧事关当前全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的效果,事关咸宁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事关咸宁打造中国中部“绿心”的战略,必须下决心、集全力,打赢秸秆禁烧这场攻坚战,并形成长久效应。

  笔者以为,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应借鉴外地经验,做到疏堵结合,具体要做到“三谋”。

  谋势,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形势的严峻性、禁烧造成的危害性以及加强禁烧工作的紧迫性,宣传以“秆”培“肥”、以“秆”养“地”的意义和作用,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真正转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努力破解“禁烧难”和“秸秆利用难”问题,营造全社会“抓禁烧、促利用、防污染、保环境”的良好氛围。

  谋实,形成层层督办的督查阵势。构建县、乡、村、组、农户五级联防联控和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上下联动,切实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建立常态化的督导机制,加强督查指导。购买一批洒水车、灭火器等灭火设施以武装执法设备,收割季节等非常时期还要加大督查的频次,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谋远,建立健全督查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秸秆禁烧工作的法制保障机制,通过立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火必查、有查必处,对妨碍公务、暴力抗法或因焚烧秸秆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依法从重查处或追究其刑事责任。建立环保、发改、公安、财政、交通、农业、林业、安监、气象等有关部门联合督查机制,共同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机制,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扶持政策。

  总之,疏是根本出路,堵是必要措施。 (邓昌炉)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环保垂直”绝非给地方卸担子
下一篇: 精神错乱的台独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