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咸宁时评 >> 正文

产业扶贫要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9-26 22:36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精准扶贫论,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工作要求通过发展产业来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长期脱贫,这就为产业扶贫明确产业发展的特定途径、特定对象、特定目标。产业发展成败不确定因素很多,但贫困户经不起折腾,产业扶贫只能有成功。发展有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产业,是推进产业扶贫的根本要求。

  一是产业发展途径要精准。要紧扣精准扶贫主题,突出产业带动,实现产业发展途径精准有效。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途径多种多样,但要发展风险小、效益好、能持续的好产业,就要强化龙头带动、入股开发、合作经营等方式的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的带动是推进产业扶贫的最好选择,要在加强龙头企业和龙头产业培育的同时,切实加强龙头企业和龙头产业与贫困户的对接互动。要充分发挥土地这个贫困户唯一的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地收益。要积极探索互帮互助、抱团发展新模式,大力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从根本上保证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产业市场建设要精准。市场建设是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也是产业发展效益最高的环节,加强产业市场建设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措施。“三产融合”发展的丰富内涵既可推进产业扶贫,还可以通过发展二产就业、三产多渠道增收。“产业链条延伸一寸,产业效益增加一分”,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措施。要将产业基地建设与市场建设共同规划、共同推进,努力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在实现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受益,又推进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受益。产业发展的动力在市场主体,活力在市场主体,潜力也在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促进贫困户增收、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三是产业农民培育要精准。农民是产业发展的主体,也是提升产业竞争的关键环节,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没有强竞争力的产业。加强职业农民和现代产业农民的培育,是实现产业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根本所在。许多贫困户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甚或越扶越穷,是因为他们缺乏一种精神,一种争取脱贫的理念。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帮扶干部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增强发展信心,从“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先决条件,要结合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以“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为目标,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通过组织青年农民进技校培训、组织技校进村进基地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对口培训等模式,使贫困人口通过一技之长创业就业。要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各类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长知识、明是非、识大体。同时,鼓励贫困户加强自身修养和自身品德的提升,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实现生活上和精神上“双脱贫”。(崇阳青山镇党委书记 丁细斌)

编辑:Thierry

上一篇:
下一篇: 扶贫攻坚要下足“绣花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