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农业新希望--赤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纪实
15日,在赤壁市柳山湖镇宝塔村,“雇工”熊全安驾驶插秧机,在水田里劳作,一上午功夫,11亩水田全部插好秧苗。对此,“雇主”张华斌很满意。
2010年,张华斌回乡承包120亩闲田,之后逐年增加,到目前流转了300亩田地。他说:“现在政策好,种田有得赚,还不像以前那么操心。”
育秧、耕地、插秧、田管、收割等农活,都有专业农民合作社提供服务,秋收时,由供销社联系收购商,上门收购。去年种田300亩,他赚得27万元。
张华斌的种田经历,是赤壁市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该市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与市场、农村与资本对接。
新型经营主体涌现
——“谁来种地”在破解
14日,记者来到曙光合作社种植基地,几千亩水田一望无际,插秧机正在田间插秧。合作社负责人余曙光站在田边,琢磨着插秧进度:“3000亩,10台插秧机,半个月可完成。”
余曙光是中伙铺镇人,之前一直在外做建筑生意。201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这一说法后,余曙光看到家乡大片的闲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决意回家种田。只是对一次流转那么多地,短时间能否办成有疑问。
对此,该市农业局干部张新洲说:“放心,流转的事,有一整套规范便捷的流程。”
当年10月,余曙光通过公平交易,一次性取得了2800亩田地的承包经营权,之后,他投入300万元,成立曙光合作社,扩大粮食生产。
农村土地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基础和保障。赤壁市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金由每年30万元增加到60万元,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体系和运行管理制度。
有了土地流转平台作基础,赤壁市多管齐下,派发政策红利,鼓励大户承包土地。
(记者 刘子川)
编辑:liuhuafang
相关新闻
-
赤壁为受灾群众修建满意新居 建档立卡分类救助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黄柱、特约记者童金健、通讯员熊晚珍报道:洪灾过后,为尽快让受灾群众搬进新居,赤壁市各地...
-
赤壁市党委带头“唱主角” 打好从严治党组合拳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黄柱、特约记者童金健、通讯员纪甜一报道:9日,赤壁市住建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准...
-
赤壁市禁鞭取得初步成效 一个月收缴违禁鞭106件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戈光辉报道:7月1日起,赤壁市实施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近一个月来,赤壁市工商局会同市公安、城...
-
赤壁助推中小企业成长 "工业崛起"培育市场主体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陈艺夫报道:日前,笔者从赤壁市经信局获悉,截至7月底,全市新增威乐士医疗卫生用品(湖北)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