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 推广稻鳖共育效益好
4月29日,天气晴朗,在赤壁市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全富原生态种养殖合作社社长吴全军骑着摩托车,赶往稻鳖共生基地。十分钟的时程,来到一片四周设有围网的水田,田里满是淤泥。
记者随吴全军穿过围网,走进基地,只见田里田外满是幼鳖,带着淤泥到处爬。4月上旬,120亩基地已插秧,前天,吴全军在每亩地里放养了500多只幼鳖,今天过来观察幼鳖生长情况。
以前,吴全军是村里的种养大户,既种水稻,也做水产养殖。2013年,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争取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赤壁市稻田养鳖科技推广项目”,开发区鼓励吴全军先行先试,他想了想,投资100万元,试行稻鳖共育模式。
“以前,种、养殖分开干,现在,一片田里双丰收。” 谈起稻鳖共育的好处,吴全军深有体会:稻鳖共养不多占农田,鳖可为稻田松土,其粪便又能成为稻田的肥料,吃的是稻田里的虫、蛙、螺、草籽等天然饲料;而有了鳖的帮忙,水稻就不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
每年4月,吴全军在每亩田放养500多只半斤左右的幼鳖,10月起捕商品鳖,每只商品鳖能长到1斤多。相比市面上30多元一斤的普通鳖,吴全军的鳖要卖到60多元一斤!为啥?因为整个过程没有农药、化肥、饲料,都是野生放养长大的鳖,他称之为“生态鳖”。
“鳖稻共生,无需打农药,也不能打农药,否则鳖会被毒死。”吴全军掰着手指算经济账,生态鳖每只可卖到100多元一只,仅此一项年收入达30万元;而单纯种水稻,120亩地年纯收入不足8万元。
明年,吴全军准备引进一种叫做芦苇稻的品种,植株高有1米多,水下部分有五六十厘米左右,很适合稻鳖共育模式,吴全军希望更多的农民加入养鳖队伍,共同养鳖致富。(记者 刘子川)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