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映红扶贫路——嘉鱼县抓党建促扶贫工作纪实
召开现场观摩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县委组织部向贫困户赠送农技宝手机
县交通局开展送肥下乡活动
精准扶贫“斩穷根”,党旗飘处别样红。
仲夏时节,行走在嘉鱼大地,无论是在新农村建设一线、产业培育基地,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现场,到处活跃着党员干部帮扶群众脱贫的忙碌身影。
近年来,该县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使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工作统筹推进,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一个个党员干部,犹如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引领广大贫困群众阔步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抢占制高点
“党员干部是做好扶贫开发的关键。扶贫项目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要发挥在哪里。”嘉鱼县委书记余珂说,找准“贫”根,切断“困”源,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既要有决战决胜的勇气和钉钉子的精神,也要有清晰全面的部署,更要有一支甘于扎根扶贫最前线的党员干部队伍。
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该县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到产业专业合作社里,形成了“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基层党组织扶贫体系构架。
“有合作社党支部做后盾,我们不仅不用为缺资金、技术发愁了,而且销售也有了保障。”官桥镇思姑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张文军告诉笔者,这一保障缘于村党支部书记雷七林领办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组建党支部,引领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扶贫的准星瞄在哪里,党组织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嘉鱼县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协调服务作用,引导党员群众组成脱贫致富互助组,先后建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5个,在合作社组建党支部25个,带动贫困户1068户,占全县建档立卡存量贫困户总数的28%。
配强领头雁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好敢闯、敢干的村支书,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嘉鱼,“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党员致富能手,个个都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县委组织部派驻新街镇港东村的“第一书记”卢麒,是个20出头的阳光帅气小伙子。上任之初,村民们颇感失望:“一个城里娃娃,长得这么白净,能做什么?”
如今,村民们都由衷地为港东村的快速发展鼓掌:短短两年时间,该村不仅拓宽了水泥路,安装起路灯,家家门前配置了垃圾桶,而且还建起大棚蔬菜基地和苗圃种植基地,兴起观光农业……
“把‘双带’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支书岗位,让村支书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是事关脱贫攻坚工作成败的关键。”该县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像卢麒一样战斗在脱贫攻坚前沿的“第一书记”共有11人,形成了党政干部到“难”村、经济干部到“穷”村、政法干部到“乱”村、专业干部到产业村的选配格局,为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官桥镇白湖寺村支书李德忠就是这样一个备受群众信赖的“火车头”。
2013年,为改变该村长期靠沿山栽树、伴湖养鱼的传统农业模式,尽快脱贫致富。经全村老党员提议,驻村镇干部找到在外办工厂的党员企业家李德忠,请他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后,李德忠结合村情,带领村民改造残次林170多亩,种植花卉苗木100亩,从而有效提升了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益。
统计显示,仅去年一年,该县就有1300名党员通过示范引领,结对帮扶,先后带富群众4000余人。
打好组合拳
要想致富,先兴产业。
为确保群众富得了、富得久,该县各级党组织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打出一整套产业发展组合拳,即按照“一镇一主业,一村一品系”和“平原粮菜、滨湖鱼虾、丘陵油茶苗木和红薯”的产业发展布局,组织各镇围绕蔬菜、水产、湘莲、油茶、红薯等特色主导产业,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选准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建基地、兴产业、促脱贫。
陆溪镇引进嘉鱼鸿富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和嘉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前来发展莲藕、藕带深加工等产业,不仅带动全镇发展水生蔬菜种植20000余亩,而且还吸纳100多户贫困户通过进厂务工,增加了劳动收入。
高铁岭镇九龙村结合水面资源丰富的实际,积极发展网箱养鳝,带动20多户贫困户发展鳝鱼养殖1000亩。
簰洲湾镇7家手套厂将生产手套的机械设备和原料,送到29户有缝纫技术的贫困户家中,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套加工,每月最少增加1500元的收入。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该县先后新建大棚蔬菜基地6000亩,新增油茶种植面积1.8万亩、水生蔬菜8700亩、有机水果4000亩、花卉苗木4530亩、红薯37500亩、小龙虾等特种养殖8500亩,改造精养鱼池1.1万亩……(通讯员 骆晓丽)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