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新风吹进安置点
在通城县四庄乡华家村“桂香苑”集中安置点,鲜红的国旗迎风招展,文化墙上“忠孝礼义仁智信”等传统文化标语格外醒目。
“华家村安置点有40户136人,自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之后,村民们受到教育和感染,精神面貌发生很大改变。”近日,华家村支部书记洪浪介绍。
自从贫困户搬进安置点,该村每月开展一次清洁卫生检查评比,评出“最清洁”“清洁”“基本清洁”“不清洁”四个等级,并在每户门前进行张贴。
40多岁的万相(化名)是一名单身汉,刚搬进安置点时,生活懒散随意,家里经常乱糟糟。今年5月,村里开展清洁卫生检查评比,村干部走进他家,只见床上被子没叠,厨房锅碗未刷,就给他评了“不清洁”,并贴在他家大门上。
每当看到门前“不清洁”,万相就感到羞愧不已。他开始着手收拾家里,里里外外仔细整理打扫。下一次检查,他家大门上的“不清洁”换成了“清洁”。
“我以后一定会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争取评上‘最清洁’!”万相笑着说。
这是通城县加强精准扶贫集中安置点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不仅要让贫困户从经济上脱贫,更要让他们从思想上脱贫。对此,我县主要实行‘八个一’措施,加强精准扶贫集中安置点精神文明建设。”县精准扶贫办公室主任徐东红说。
据介绍,“八个一”措施主要包括:设计一批意义深远的名称,悬挂一面鲜艳醒目的国旗,制作一处通俗易懂的文化墙,开展一次十星文明家庭评比,举办一项勤俭持家技能竞赛,完善一个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打造一批志愿服务示范基地,建立一个长效日常照管机制。
同时,该县在安置点深入开展政策宣传、道德教育、技能培训、环境整治和文明评比活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安置点打造成为全县美丽村湾、和谐小区示范点。
(咸宁日报记者 李嘉 通讯员 付婧烨 陈晨)
编辑: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通城县自查自纠向不担当不作为行为“亮剑”
相关新闻
-
通城县全面推行河湖库长制 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 李嘉、通讯员 毛柯人、闫雯雯报道:隽水镇利和村菖蒲港段河边1100平米的养猪厂被拆除;菖蒲港麦...
-
通城县自查自纠向不担当不作为行为“亮剑”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毛远报道:日前,笔者从通城县有关部门获悉,自今年5月启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来,...
-
通城县北港镇红白理事会“理”出新风尚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闫雯雯报道:近日,笔者走进通城县北港镇庄前社区红白理事会,看到办公室门口的消毒柜里整齐地摆放着16...
-
通城运用大数据精准提醒 严禁违规操办升学宴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徐启超报道:“又是一年升学季,恭贺您的孩子金榜题名,写一封感谢信、打一个电话、向老师鞠一个躬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