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闻 > 通山新闻

出路在路 —— 通山县三条市政路带来的连锁效应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4-03-26 06:03:00

  3月21日,通山县民生大道上,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铺设水泥沥青。同样抢抓进度、火热施工的还有发展大道和平安大道。这三条路的建设,是通山人今年最关注的大事之一。

  民生大道位于大路乡低碳工业园区,道路全长2.4公里,项目总投资约4500万元。发展大道北起大路乡山口村山下王,南止余长畈村大垅口,道路全长约5.1公里,项目总投资约8300万元。平安大道位于大路乡吴田村,道路全长约1.85公里,项目总投资约4700万元。

  三条路总投资过亿元,贫困县通山为何如此大手笔修建三条市政路,战略意义究竟何在?

  县委书记杜文清一言概要:三条路是通山的出路,是通山的未来。

  三条路夯实咸宁次中心城市

  市委、市政府寄望通山“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打造咸宁次中心城市”。如何夯实咸宁次中心城市的地位?俯瞰通山,老县城狭长逼仄空间小,框架结构不合理,产业分布零散混杂。项目引进,一度面临无地可用。

  西北方向用地充裕,未来城市新区将在西北区展开,城市重心也将向西北拓展。《通山县城市总规》指引三条路的方向所在,通山大力实施城市西拓工程,而这三条路正是新城区三大城市主轴。从三条路的规划设计效果图可知,这三条路东连106国道、南邻通山新城区、西接咸通高速,北抵杭瑞高速线,形成“四横三纵”道路框架。

  如同三条大动脉,三条路串起并激活了通山县西北版图上的新城区、大路乡和南林桥镇大片的土地,将经济开发区与城区融为一体,拉开了中心城区30平方公里的框架,使城市人口容量达30万。通山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咸宁次中心城市。

  三条路撑起工业大园区

  春天的通山经济开发区充满活力与生机。园区内,低碳工业园、水晶工业园、回归创业园等各种园中园规划建设如火如荼;绕行园区,四处是轰隆隆的挖掘机在挖土平基,装载运输的大卡车来往穿梭,厂房建设一天一个样。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石则华告诉笔者,三条路盘活的土地,使开发区的面积扩大至50平方公里,实现收储土地1.4万亩,形成3纵6横的大园区布局。按照规划,大园区将形成以冶金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玻璃器皿、电子信息、生物食品六大产业为主的工业聚集区。建成后可容纳企业1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4万多个,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实现税收4亿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工业大园区的建设,极大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更成为有识之士掘金的“洼地”。福通食品产业园、金鹰药业、针织内衣,厚生祥红茶文化园等10多个项目已经入园,水晶工业园有30多家企业达成入园协议。

  三条路引领新型城镇化

  家住大路乡洞口罗村的彭海滨,现在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每天早上,他骑着摩托车,五分钟便赶到了上班地点——开发区里的玉龙机械有限公司。从深圳回到家乡上班,他可以就近照顾家里,工资待遇也差不多。这样的例子,开发区内还有很多,仅荣浩电子一个企业便吸纳了1000多名员工就业。

  在发展中,通山始终坚持四化同步,大力推进产城融合,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复合、保障完善”的原则,把产业园当作新城区来建设,同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既考虑工业之用,也满足产业工人对住房和生活的需求,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按照主导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示范区和省级低碳示范区的建设标准,三条路围起的整个大园区将逐渐形成工业园区、配套物流区、配套服务区、古民居展示区等8个区域,整个园区功能分区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充分考虑城市人居环境,构建了“产城融合、园城一体”的发展格局。

  三条路的建设促进了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大批农民就地城镇化。在大路乡吴田村,王明璠古民居门前已经完成了房屋的拆迁,这里将打造成为“江南第一大夫第”和鄂南古民居旅游第一品牌。未来,这里将和通山县城对接,发展酒店、农家乐、购物展厅等各种产业,成为通山旅游对外接待窗口和购物中心。

  如今,大园区里通羊镇、大路乡的1万多群众,正日益融入城镇生活,逐步实现由农村到社区、由村民到居民、由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城市正崛起在鄂南大地!(通讯员 敖琼)

编辑:zhusijia

上一篇: 通山县普查松材线虫病 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
下一篇: 通羊镇沙堤村西瓜大棚春意浓 村民心里暖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