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电子商务出山门——通山探索农产品销路观察
去年,通山县被列入全省7家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县,每年获得中央财政2000万元资金扶持。
有了政策支持,麻饼、酱油制品等农产品纷纷搭上电子商务快车,涌出山门。
A偿试“触电”找到婆家
“现在鼠标一点,订单就源源而至,在家坐着就能轻松赚钱。”13日,通山瑞丰养殖有限公司老板王光远感慨道。以前,他家的土鸡只能通过亲戚朋友口口相传,通常一天也卖不了几只。
去年,他尝试着在淘宝网建立销售网页,把养殖场土鸡、鸡蛋照片上传至网页,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去年卖了2万只土鸡,500万枚土鸡蛋,销售量增加了40%以上。
“我们把大畈麻饼搬上淘宝网湖北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使平常较为冷淡的春夏市场一下变热了,现在,不仅周边县市的客户慕名上门,还吸引了北京、河南、浙江等地的客户前来订购。”该县阳春园食品有限公司老板章建说。
“网上销售平台的建立,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话,降低了交易成本,不仅告别了靠吆喝销售的历史,还使农民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县农办主任刘来鹏说。
如今,该县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电商找到了“婆家”, 目前已有50多家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在淘宝、天猫、一号店等多个网络平台上开办了网店,网上销售农产品成为新时尚。
B 品牌山货叫好叫座
为引导农村电子商务健康积极发展,县政府借力引智,开阔眼界,积极搭建平台,让通山特色农产品叫响叫好。
为不断提高农产品“触电”的技术水平,该县聘请了阿里巴巴及相关院校电商专业专家,召开培训班、开展座谈会、印发宣传资料,并挂牌成立了“通山县电子商务与信息产业服务中心”,引导更多涉农单位、个人加入电商行列。
“我们先后举办了全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了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300余人,让全县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进入网上交易平台。”该县电商协会会长蒋烽介绍。
该县农业局长徐赐阳认为,发展农产品电商最重要的是进行标准化生产,以“绿色、安全、健康”为方向,这样才能保持山货本色,让客户放心购买。
为此,该县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三品一标”和国家、省市农产品商标,同时每年整合项目资金2000万元,培植涉农企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鼓励农民创品牌,拓市场,增效益。
目前,该县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4个、市级知名商标7个。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这些地地道道的“品牌山货”,正在加速走出山门。
C 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县商务局长祝华奕说,虽然电商带来需求增大、效益提升、销路扩大三个可喜变化 ,但农产品电商未来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
“首先,当地农民理念跟不上。”蒋峰说,县内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这部分人对电子商务知之甚少,且重新学习热度不高。
“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商都是跟风参加电商培训班,真正学进去应用的少。”谈起现状,蒋峰忧心忡忡。
此外,通山经济发展落后,很难吸引电商人才落户,尤其是发展农村电商的人才较匮乏。
其次是物流滞后。全县农产品生产单位基地均在山野中,交通物流阵线长、成本高。据悉,该县虽然拥有物流企业16家,物流个体11个,快递企业4家,但还没有形成到边到角的物流局面,让有意发展农产品物流的企业有心无力。
第三是农产品质量难管控。目前有关涉农部门仍缺少对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督,产品质量只能靠企业与社员、农户之间建立“君子约定”。
“困难不少,但前景看好。”县金融办主任阮仕育说,未来将重点依托商务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合作社、大型龙头流通、电商企业,通过商业网点信息化改造,提升网购、缴费、电子结算和取送货等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记者 徐世聪 通讯员 焦元德 朱静)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