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闻 > 咸安新闻

咸安桂花镇:一个村庄的变迁(组图)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4-02-07 06:02:00

  搬迁前的刘家桥村落 

  汉民居风格的刘家桥新村

  从凌乱的土坯房到整齐划一的楼房,从一贫如洗的生活跨入掘金致富的旅程。楼房在翻新,生活正红火。几十年间,桂花镇村村身处变迁之中。

  69岁的万仕权老人脸上爬满笑容:刘家桥村今时不同往日;45岁的但功建自信满满:南川村正一日千里……

  1月21日,记者来到桂花镇,揭开桂花镇村庄变迁的历史画卷:刘家桥村在变化;南川村在发展;桂花镇在走向美好未来。

  龙灯在飞舞

  舞龙灯在刘家桥村,并非一直延续的传统。在万仕权老人的记忆里,一共有两次舞龙的珍贵经历。

  1963年的除夕,刚刚走出三年大饥荒的刘家桥人,舞起了龙灯,迎接新的一年。50多人的队伍擎着巨大的龙,挨家挨户串门。

  那一年,万仕权18岁。他同村民一起走在蜿蜒而狭窄的山路上,巨大的火龙跃起、盘旋、飞舞。那时的路,坑坑洼洼,舞起龙灯来深一脚浅一脚。

  舞到村里9户人家的家门时,村民迫不及待地从低矮的茅草房里出来迎龙灯。万仕权回忆,那时,有几户人家,三代挤在同一个房间里,所以龙灯没有进入他们逼仄的家中。

  1983年,万仕权有了3个孩子。这一年,他承包了一亩田,全家 8口人吃饱了肚子。这一年除夕夜,村子舞起了中断20年的龙灯,庆祝田地承包到户。

  这一次,万仕权充当擎龙头的人,他带领村民走在同样起伏颠簸的山路上,把龙的吉祥带入村子里的每一家每一户。

  “以前耍龙灯,刚走出大饥荒,肚子还有半边是饿的,哪有酒和肉吃。”这一次,他们舞龙人得到了乡里乡亲的酒肉款待。

  此时,村子里有5户已经住上了砖瓦房,更多的乡亲和万仕权一样渴望着拥有自己的砖瓦房……

  2013年除夕,万仕权和乡亲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楼房,而不只是单纯的砖瓦房!他们还组织了妇女腰鼓队,集合周边的4个村村民,一起把“没耍的龙再舞起来”。

  掘金在路上

  刘家桥村的村民们感受着幸福的龙灯飞舞,不远处的南川村村民则感受着掘金的喜悦。

  过去,南川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该村受库区特殊的地形限制,田地少、资源少,生产效益低 。

  村支书董金山说:以前村子人少,大家都不愿回来,交通不便,资源贫乏,一年收益几乎为零。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现在从山里搬出来了,住进这样的新村,生活就有盼头了。”45岁的但功建夫妇,前往浙江一带打工8年,如今两人又回到村子,另辟新业。

  2012年年底,南山村的村民开始陆续搬进统一规划的汉风民居。新村房屋每平方米建设成本1300余元,而还建给群众仅收每平方米500元。

  但功建夫妇算了一笔账,在库区的老家建一栋房子要20多万,新家的房子却花不了十万,而且交通便利,发展机会多。两人毫不犹豫跟着村民一起搬进了新居。

  果不其然,随着金桂湖开发,建筑工程相应增加。但功建借此承揽一些工程,在当地做起小包工头。在新村里,夫妻俩还开起了超市,由妻子陈朝霞打理。

  如今,陈朝霞每月管理超市可获得收益近2000元,但功建一年下来也可盈利上万元。有潜力,就有希望,南川村如今也迎来掘金者的财富创造之旅,这是但功建对家乡未来的判断。

  妻子每天守望在家里的超市,等待丈夫但功建归家。在宽阔的水泥路上,但功建跟在外打工的同村村民,组建的摩托大军,回到温暖的新家。

  由去大城市打工到向本地打工回流,常年不回家的村民现在每天都回家……这些悄然的变化引领着南川村的未来。

  希望在眼前

  让更多的村民像万仕权、但功建一样,能够拥有自己的楼房,桂花镇自建国以来进行着长达65年的追寻,而这仍将是桂花人未来持之以恒的探索。

  桂花镇党委书记张浩业说:使居者有其屋,不仅意味着老百姓能“搬得动、住得下”,还意味着老百姓能“稳得住,富起来”。这是桂花人的心声,更是桂花人的希望。

  如何攻克“稳得住,富起来”这个课题?桂花人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以项目建设和产业布局为依托,带动整个新农村建设。

  桂花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全镇按照“科学规划、科学定位、科学布局、科学开发”的标准,一改以往呈线性发展的格局,试图打造“一鼎两圈三足”块状格局,为桂花人营造更好的发展气场。

  以往,桂花农民都围绕着省道两边发展经营,经营空间被束缚。推动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成为释放桂花人发展经营空间的关键。

  张浩业分析说,既要推动华彬金桂湖示范区这样的高端旅游项目建设,也要推动与之相配套的农家路线项目建设,让农民通过发展土特产、农家乐等农家特色经营,获取经济利润。

  在桂花人眼里,有着更为宏大的未来。将毛坪中心镇区依托咸通高速联络线建成五纵五横道路,形成行政区、工业区、商贸区、文教区4大功能区。同时拓宽城镇纵深,完善配套设施,方便群众办事。并以刘家桥、金桂湖为基点,以大汉皇族文化为贯穿的生态旅游文化圈、鸣水泉开发为基点,打造民俗文化圈。以此辐射带动更多的村庄像刘家桥新村、金桂湖新村一样获得新发展。

  “打造新村,搬入新村,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23岁的青年王志飞充满自信。随着刘家桥建设、金桂湖低碳项目、桂花源项目的带动,桂花人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希望。(图/文记者 赵晓丽 王凡)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泉都速写]咸安:留守儿童的欢乐时刻
下一篇: 咸安官埠桥镇张公工业园 工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