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笑对人生——咸安区关心残疾人工作纪实
据统计,咸安区有3.6万名残疾人。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区残联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帮贫扶困、促进就业、帮助维权、完善保障,不断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筑牢服务阵地
“现在到区残联办事,心里总觉得暖暖的。”15日,到咸安区残联办事的残疾人小杨说。
记者看到,通往一楼服务大厅的斜坡修整一新,轮椅可以自由上下;进入残联办公楼,盲道修通到各个办公室;楼梯旁的不锈钢扶手、无障碍卫生间……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到,残疾人可以畅通无阻地到达每间办公室。
为把残联打造成残疾人的“娘家”,区残联投入120万元,用于办公楼的无障碍改造和功能完善。服务窗口下放到一楼大厅,完善残疾人培训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训练中心等配套服务功能区。
硬件完善了,软件也要跟上。在区残联的努力下,咸安成立了肢残协会、盲协、聋协等5个残疾人协会,14个乡镇办场均成立了残联组织,138个村、41个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
区肢残协会会长钱忠伟讲述了一件事:有一次,一名残疾人开代步车经过107国道,被一辆违章行驶的农用车带翻,肇事者逃逸。受害人拨通了所在社区残协专委的电话,残协专委随后向钱忠伟讲述了事件经过。钱忠伟一边打电话报警,一边联系事发地附近的残疾人,很快通过目击者找到了肇事车辆。最终,受害人拿到了7000元的医疗补偿。
救助急难病困
前两天,区残联副理事长卢静到浮山办事处银泉社区回访,精神病患者小伟(化名)的妈妈告诉卢静:小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可以帮着做事了。回访中,小伟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想找份工作。“渴望回归社会,就是病情康复的最好表现。”卢静高兴地说。
前两年,小伟精神病发作的时候,就跑到周围邻居家里偷内衣,小伟妈妈为此经常上门赔礼道歉。银泉社区被定为精神病社区防治全国示范点后,小伟除了每年可获得600元的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还可以享受每年500元的免费药品、4000元的住院救助。
与银泉社区一样成为全国示范点的,还有浮山办事处青龙社区,两个社区的21名精神病患者得到了有效救助。
同样受益的还有脑瘫患儿。永安办事处的小明(化名)很小就被诊断患有脑瘫,因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未接受系统治疗。区残联得知后,将小明纳入0-6岁残疾人抢救性康复工程帮扶对象,提供了两年系统的免费康复治疗。现在,小明已经跟正常的小朋友一样,成为一名快乐的小学生。
为38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每年帮助70至90名贫困脑瘫患儿接受免费康复治疗,在所有乡镇办医院开设残疾人康复室……咸安为帮扶残疾人所做的努力,获得了一致称赞。
密织保障网络
当日中午,区残联理事长徐栋梁和就业与维权股负责人郑宏胜一起来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找到了残疾人杨琴开的内衣店。在了解了杨琴的创业情况后,徐栋梁表示:可以申报省里的残疾人创业项目,预计能得到5000元的资金扶持。
听到这个好消息,杨琴很激动:“残疾人创业挺难的,有人记得我们,主动帮我们一把,特别受鼓舞。”临走时,郑宏胜还反复叮嘱杨琴带全资料,到区残联填写申请表。
为鼓励残疾人创业,对新创业的残疾人,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之外,区残联还给予1000-5000元不等的扶持资金;为帮助残疾人就业,咸安区拿出150个公益岗位,安置贫困残疾人,帮助其自食其力。
崭新的三层小楼,屋内干净整洁,无障碍设施安装到位……这是残疾人詹晓明的家,位于咸安经济开发区阳光家园小区。詹晓明说:“这样的生活环境,以前想都不敢想。”
詹晓明早年进城,靠开麻木为生,到处租房居住,后来在城郊购买了一块地,简单建起了房子。城区改造,区政府在经济开发区划出6亩地,帮助15户困难残疾人建起新家,詹晓明是受益者之一。
支持创业、帮扶就业、应保尽保、危房改造……咸安从多方面为残疾人构建了完善了保障体系。徐栋梁说:“只要能给残疾人办好事的,我们都全力去做!”(记者 王远远 特约记者 胡剑芳)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