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闻 > 咸安新闻

咸安高桥镇"三步工作法"破解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5-09-22 07:09:00

  挖掘资源,“旧瓶”酿新酒

  作为山区乡镇,高桥镇经济条件较差,在阵地建设方面,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一直发展缓慢。近年来,高桥镇党委摒弃新建的老思路,开始在“改”字上做文章。各村以“务实好用”为原则,优先利用原有资源,在“旧瓶”里面酿出“新酒”。

  “关于改扩建,我们镇有一支专业“考察团”,负责对要改扩建的村进行评估,提供方案。”高桥镇组织委员刘运舟介绍。他口中的“考察团”是由镇组织、城建和聘请的工程造价人员组成的设计考察团。

  他们充分利用各村现有的废旧学校、公社和民居,采取立面和功能室改造,在基础差的地方建起了达标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刘桢、刘英、白水三个村在年初利用废旧学校进行改扩建,使老学校变成新中心。仔细算一笔账,这3个村改扩建资金加起来90余万,还远不及1个村新建成本,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转变观念,“换位”出新彩

  白岩泉村原有的服务中心没有服务大厅,办公场所一楼半边是医务室,另外半边是个体榨油厂,只有一条狭窄的楼梯通往二楼服务中心,群众办事极为不便。

  “光装修没有用,没有服务大厅是不合格的。”考察团协同村干部就设计方案召开了讨论。“我觉得要变,这个榨油厂一定要挪,腾出位置来给服务大厅。”考察团团长刘运舟给出了建议。

  根据建议,白岩泉村服务中心保留医务室,将榨油厂移至后侧面,“挪”出一个占地约150平米的服务大厅。并对中心立面进行装修,硬化一个1000平米的活动广场,以较低成本,通过置换,建成达标阵地。

  整合项目,“小钱”做大事

  原来的白水村,是一个废弃小学,地处偏远,院子破败,群众办事不便,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今年5月,该村整合了“居家养老”、“基层文化建设”、“一五一十”等项目资金近20万元,完成了服务中心改扩建。为尽可能压缩成本,村干部采取包工不包料的方式,组建了临时“施工队”,亲自上阵,为工程节省开支6万多元。

  同时,中心将院内两侧老旧的房屋改造成室内活动室,以便民、服务为主题的“居家养老”中心挂牌运行,为老年人提供读书看报、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

  “一挖二转三整合”三步工作法的实施加强了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让高桥镇的各个村呈现出崭新的模样。村干部的干劲提起来了,老百姓的办事条件改善了,新农村建设正朝着美好的明天迈进。(通讯员 郑奎 常忆南)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小网格里的大服务--咸安区网格建设便民服务探析
下一篇: 嘉鱼咸安秸秆禁烧工作不放松 共同守护一片蓝天

相关新闻